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撰文.陳瑞貴 

許多研究報告或未來預測對於地球的未來抱持越來越悲觀的態度。這種悲觀未來有可能緩解或挽救嗎?

我們又能做出什麼貢獻?

2070 的環境報告

《自然(Nature)》期刊 2018 年出版的一篇對於南極洲未來的報告指出,南極洲冰層的融化速度比過去 10 年快 3 倍,1922 年至 2018年間因此導致海平面上升 8 公釐。

預測 2070 年之前,大約 1/4 的南極冰層將消失;海平面比起2000 年時將上升 50 公分;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3.5° C,將對地球帶來破壞性的後果,包括氣候極化所帶來的沙漠擴大、生態系統的大幅改變,例如南極企鵝、海豹、海鳥將大規模滅亡,魚類數量大量減少。許多生物為了生存只得改變覓食及存活的方式。

也有其他報告指出,由於 CO2 的排放有將近 1/3 由海洋吸收,導致海洋暖化,海水酸度增加,這將影響珊瑚、蚌、螺、海膽、海星以及許多魚類的生存。海域的移動冰山也將會影響漁業、觀光的發展和航運的航行。

這些威脅不僅是南極洲的問題,更是全球的問題,也就是地球暖化的結果。

許多珍稀的動物會由於自然環境因人類文明的破壞導致滅種危機。由於海水、溪流、水塘、池沼、湖泊等受到污染,導致原來棲息的鳥類及賴以生活的魚類滅絕。

或許,我們也可以想像,到了 2070 年臺灣變小了,許多沿海鄉鎮不見了,沿海的景點沒入海中。靈鷲山是否會成為氣候難民的避難所?

山林水畔,一直是修行的好情境,未來是否越來越稀少了?

禪式生活

許多有識之士發起挽救地球的活動,例如心道法師出席的 COP26 也紛紛成立各種環境相關團體,保護地球,拯救自然,進而企圖在國家層面影響決策,改變產業的生產方式等等。

這些當然有其作用,但如果從個人靈性做起,是否可獲得更深刻的影響呢?

對修行人而言,禪修是最基本且必要的功課之一。

然而我們是否把「禪」的真諦融入生活的細節呢?《六祖壇經.坐禪品》云:「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金剛經》亦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馬祖道一禪師曾云:「平常心是道。」這些都在說明,觀察自心,保持覺醒,維持清淨,離一切相、如如不動。然而當不再處於禪修情境時,生活是否仍如禪意?能夠從生活中體會禪悅的修行,才是體現修行的真諦,即所謂「行住坐臥皆是禪」,「禪」是否內化到靈性?我們的生活是否符合「禪」意的生活?

易言之,我們對於生活的行動是否超脫了小我、大我,臻至到無我的境界?簡言之,讓生活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萬象充滿禪機與妙趣。

這種禪式生活方式,或許是與大自然為伍的一種生活方式,例如拒食魚翅、燕窩等山珍海味;拒絕昂貴
的裘衣,但求保暖美觀的一般材料的穿著;放棄珍貴材木,使用減少樹林砍伐的建材;減少汽、柴油交通工具,多採步行與腳踏車的樂活步調;追求人際和世代間的和諧溝通與合作;力求自然能源和環保生產方式;學校或家庭強調綠色教育。

這種禪式生活方式是低慾望的,無損於生活品質,對於大自然卻做出深遠的貢獻。

禪與自然

禪的真諦在於追求萬象的本來面目。

然而這些本來面目,在人類貪、瞋、癡的小我中迷失,不僅迷失了我的本來面目,也迷失了與大自然一體的本來面目。

人類不過是大自然的一部份,依存著大自然而存續,沒有了大自然系統,人類不會有存在的位置。藉由禪式生活方式,了解人與大自然相互依存之道,人類與大自然將可獲致永續的和諧發展。

(本文作者曾任淡江大學副教授,未來學研究所所長,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 編輯,《明日世界》雜誌總編輯,美國世界未來學會專家會員。著有《把握當下,前瞻未來:變遷未來的因應之道》,《未來學》(合著)及《千禧未來》(合著)等書。)

來源:第302期《有緣人月刊》

Visits: 25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