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瑞貴
把遠見(Foresight) 視為一種覺察(Mindfulness)!最近有未來研究者提到這麼一個看法,認為透過覺察的遠見,可以 提升彼此對未來的溝通。發展覺察減壓法的 Jon Kabat-Zinn 認為,覺察是當下、無評斷的覺知。所以,覺察是一種發現沒被發現存在事物的能 力,此能力可提升對環境的敏感度與反應力,提供反思過去與關注未來,專注當下、適應環境。
覺察就可以形成遠見?又或是覺察與遠見有何關係?
遠見與覺察
遠見或與其相似的如前瞻、願景等語詞, 經常在混沌環境中身處迷亂或面對困惑的狀態被提出來激勵自己或團體,進而企圖引導出未來的方向,做為政策釐定或決定長程目標的基礎之一,例如生涯發展、企業遠見方案、國家前瞻計畫等。
一些學者(如 Martin, 1995;Horton, 1999;Becker, 2002)認為,遠見是一種互賴系統間插補組合的複雜過程,亦即:在面向未來的時間軸中,環境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相關次系統,彼此影響、干擾、重組、質變……等創新演化持續適應的動態運作過程。
換句話說, 在高度不穩定的環境中,要能保有「覺察」的能力,發現新的動能與挑戰,進行持續提升內在的自我與對應外在的環境,掌握契機,創造新境, 也就是動態地持續重新定義當下行動,確定創新方向與目標,開創最適的未來。
依據 Jon Kabat-Zinn 認為「覺察」是「當下、無判斷的覺知」的說法,與具有未來性的遠見就有了區別,除非當下的覺察是具有未來性 的,也就是當下的動態正在影響現在與未來,例如覺知到問題正影響當下並會延伸到未來。
更何況環境適應本身就是一種抉擇的未來導向行為。植基於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軸是不可切割的觀點,具有環境適應的抉擇性「覺察」是合理 的詮釋。所以,覺察與遠見並非意指同一件事, 而是存在相互連帶關係:因為覺察產出遠見的創造,遠見來自覺察的結果。
正念的遠見
Mindfulness 的中譯有許多種說法,除了覺察,還如內觀、覺照、靜觀、正念等等,佛教尤其偏好「正念」。正念,指的是四念住,經由身、受、心、法所緣的習佛過程,聞熏正見,精修正法,遠離顛倒。若此,正念與覺察是有差別的:覺察是當下、無判斷的覺知,而正念則包含了積極正向的意涵。
這說明了正念可包含覺察, 覺察則包含於正念。如果遠見的功能之一是做為各種決定長程目標與決策所用,覺察就不再毫無判斷,而必須對所要形成的遠見方案或前瞻計畫的當下與未來環境做出抉擇。缺乏正念的遠見缺乏價值、方向與目標。
雖然佛法所言的「正念」有其修行的目的,但卻與未來性的遠見具有相同的意涵:正確的價值與方向。正念的遠見使得在未來發展上,得以去蕪存菁,集中有限資源, 發揮最高效能,聚焦計畫目標。
覺察、正念與遠見
遠見需要覺 , 遠見更需要正念。
Mindfulness 不應只侷限在覺察的解釋,或許從「正念」的概念可獲得更完全的詮釋。遠見,在紊亂不確定的時代裡,是一種提供長程目標與方向設定的過程,也是產出各種決策與型塑未來的基礎。在發展遠見的過程中,覺察當下正在孳長的各種潛在因子與彼此的互動關係是不可或缺的;混沌中的正確抉擇是遠見成就的關鍵要素, 正念正強調需要有正確、正向、積極的價值。有正念的遠見才能提出塑建美好未來的願景與執行藍圖。因此,Mindfulness 既是覺察也是正念!
(本文作者曾任淡江大學副教授, 未來學研究所所長,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 編輯,《明日世界》雜誌總編輯,美國世界未來學會專家會員。著有《把握 當下,前瞻未來:變遷未來的因應之道》,
《未來學》(合著)及《千禧未來》(合著) 等書。)
出處: 有緣人月刊295期
Views: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