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智弘
強颱瑪麗亞直撲北臺灣而來,各種聳動的標語,鼓動著民眾趕緊搶購飲食用品,做好防颱準備。鄉間一畝畝金黃的稻田,還有一半尚未收割,飽滿的稻穗搖曳著農夫的心血與企盼,但狂風暴雨就要來了。臺北市與基隆市宣布正常上班上課,與新北市不同調,社會譁然,抱怨連天⋯⋯。
犯下可怕案件的殺人犯被判無期徒刑, 法官被譏為恐龍,民眾群起要求判死刑,否則無以平復受難者之冤屈;同時間世界盃足球賽帶動著許多人的心情,遠在千里之外的一場勝負,影響著無數人的喜怒哀樂。一時氣憤、一時激昂;一時哀傷,一時狂喜。
這是我們的日常,情緒感受牽連糾結, 在外境與自心中不斷纏繞變形,引起更多的牽連與糾結。易感的人心,往往帶給人的是比較多的起伏不定,無盡的焦慮煩惱,混雜的感覺與情緒。感官引起感受,喜悅、興奮、刺激、緊張、恐懼、憤恨、不安⋯⋯,人彷彿在浪濤裡失去自己,在虛幻的苦樂與慾望裡被拋起、落下,享福,造業;覺察,迷惑; 清醒,作夢⋯⋯夢裡明明有六趣,輪迴不已。
把握自己的心是如此重要
末法時代,物質化的世界特色之一,就是人類忘記了自己的靈性。實際上人根本不是單純物質的存在,心靈生活明明白白地讓每個人與世界隔絕開來。或許因為那隔絕的孤獨令人太難忍受,人寧願忘記自己可以做主,而任由物質欲望奴役心靈,像吸毒者一樣,不是無法清醒,而是無法忍受清醒。原因就在於無法把握自己的心。
把握自己的心,是如此的重要。在孩提時代,情感生命的體驗充實了我們的心,此階段所接觸的一切人事物,形塑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培養出與世界互動的根本模式。教育上對物質世界的知識的積累,對外在名利的汲汲營營,若缺少了明明白白的心靈, 則只使人遠離自性、沉淪更深而已。
佛法是心的教育,一切向心內求,向心上修。華德福教育也是如此,在小時候完整正向地帶給孩童豐富、溫暖、正向的心靈體驗,故事裡的角色總會在困難時找到心中的力量,獲得善良的幫助;自然界的一花一草都豐富了全世界的美好,與一切存在之間有著緊密的關係;和諧的音樂讓孩子體驗到創造的美,畫紙上色彩的流動變化也呼應著人類心靈中無限的美。讓孩童學習為社會付出, 看見眾生相連的真相;思考自身與萬有的連結,奇妙交織,互相成就。前人聖賢的美好人格,激勵著孩童的心靈之美;經常登山野營,大自然的壯麗也滋養著孩子的心。一點一滴,健康的情感生命被滋養著茁壯起來。
唯有透過心的教育,靈性才能煥發。人生固然隨業顯化,虛幻不實,但奇妙的人心也讓這個舞台如此真實不虛,心的教育讓我們看見世界中潛藏的美,看見人心的美,以及背後靈性創造的美。
世間是最好的修行處所
這世間充滿太多苦難,醜陋,汙垢;這是眾生罪業所感;同樣的也存在許許多多的莊嚴與美,亦是心念所成。甚麼樣的心,創造甚麼樣的世界;一切如幻,自心變現。六祖慧能有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世間就是最好的修行處所,是眾生所造,眾生所依,亦自能由眾生創造。
心的教育是如此的重要,情感是人最重要的能力,六道有情,皆能成佛,所賴就是這個情識;轉識成智,轉小情為大愛,就是教育的重要目標。世間愚痴眾生有癡迷私情、狂亂執著導致痛苦罪惡,菩薩的情感則提升成為大行大願,慈悲不捨,誓度一切眾生。同一份心,如此不同。
《維摩詰經》裡,舍利弗聽到佛陀說,「唯其心淨,則國土淨。」心生疑惑,而作是念:「若菩薩心凈,則佛土凈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凈?而是佛土不凈若此。」
難道佛陀的心念不淨嗎?娑婆世界為何如此醜惡?
佛陀回應,天上日月明淨,而盲者是看不見的;是日月的問題呢?還是盲者的問題?「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國土嚴淨,非如來咎; 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
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念, 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 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 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
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 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
原來眾生本來清淨。只是心有高下,不依佛慧,自生分別,自找苦受。要翻轉這個自招的 醜陋與痛苦,就要從情感教育、心的教育開始做起。風雨過後,萬物復甦,大自然顯現更強大的 生命力,一切都在一念之間重生。
(本文作者為慈心華德福學校教師)
出處: 有緣人月刊261期
Vie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