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顏靜
19 世紀發生在恆春的羅妹號事件,由公視拍成大河劇《斯卡羅》,重現 19 世紀的臺灣,在野蠻和文明之間的衝突。
這樁改變臺灣的事件,透過幾個身分認同衝突的異人來講這個故事。異人,就是與他所處的社會格格不入的人。
譬如說蝶妹,父親是客家人,媽媽是當時的生番,來到府城為美國人當翻譯,夾在幾種文化之間,還被戲謔成「三文番」。
蝶妹接弟弟到府城,買身分給弟弟做工,她告訴弟弟,不要講客家話,府城人叫他番仔也不要承認,要他說是噶瑪蘭廳來的,但弟弟發現,他的身分根本無法偽裝,府城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外人。
那位美國外交官李仙得,本身是法國人,卻參加美國內戰,夾在兩個國家間,他永遠無法調適自處,所以美國商行的人會說,「不管你為美國做了什麼,你還是個法國人。」身分認同其實是時代造成的,譬如愛德華.薩伊德的《鄉關何處》是一個離鄉背井和流亡的故事,薩依德的阿拉伯人與美國人身分各占一半,有如不諧和音,這不諧獲得安頓。
愛德華是英文名字,薩伊德則流著阿拉伯的血,一位知識分子在晚年仍不忘自己的身分漂泊…(全文請參閱第324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