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是為了我們的認知,為了我們能夠習慣、認識、熟悉、安住在我們覺性的空間。
《心經》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這觀自在,你要得到自在,就要觀般若波羅蜜多,這個般若波羅蜜多,就是心性解脫的觀照。
我們從我們心的這個結構──叫做五蘊,要觀五蘊這個組合體,這個組合體它變成一個循環,造成我們五蘊──色、受、想、行、識──的執著。
色的執著,受的執著,想的執著,行變化的執著,和識分別的一個執著。…(全文請參閱第318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0
禪修,是為了我們的認知,為了我們能夠習慣、認識、熟悉、安住在我們覺性的空間。
《心經》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這觀自在,你要得到自在,就要觀般若波羅蜜多,這個般若波羅蜜多,就是心性解脫的觀照。
我們從我們心的這個結構──叫做五蘊,要觀五蘊這個組合體,這個組合體它變成一個循環,造成我們五蘊──色、受、想、行、識──的執著。
色的執著,受的執著,想的執著,行變化的執著,和識分別的一個執著。…(全文請參閱第318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