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呂松庭
心道法師 說靈性生態,說萬物眾生都有連結,這個想法能不能套用在婚禮裡頭?
「婚姻市場」是個大家都在用的概念,要真的把「婚姻」當成「市場」,多半得問兩個法則:一,適婚的男女比例,如果「剩男」、「剩女」滿街跑,另一性別肯定「奇貨可居」。二,加入市場的人,能不能挑選到理想對象?
據說現在的台灣,適婚人口中陽盛陰衰,但統計趨勢發現,2015年的情況會大逆轉,「剩女」將會多達六萬人。有專家奉勸「王老五」肯等的話,就把自己「存起來放著」。
不過,「婚姻」始終不能真的套用市場概念,就因為感情要靠交往,而不是靠交易。我還聽說親友團力勸某位年過四十的單身漢說:「你啊,不要太理想主義,要從願意嫁給你的女孩中去挑選。」這名可敬男性露出一臉無奈:「可是,願意嫁給我的女孩,就是在辦公室和我坐得最近的那幾位,我沒得選。」親友團說:「那你就選個最近的吧。」
這種說法,類似「霍布森選擇效應」,1631年,英國劍橋商人霍布森販賣馬匹,把馬放出來讓顧客挑選,賣得很便宜。但他規定,只能挑選最靠近門邊的那匹馬。由於馬廄只有一個小小的門,那些肥壯高大的馬出不來,能夠挨到門邊的都是些小馬,說給顧客自由選擇,其實等於「沒得選」。後來,管理學家西蒙就把沒有選擇餘地的選擇,稱為「霍布森選擇效應」。
「霍布森的選擇」是個假選擇,卻也是我們最常見,也最熟悉的選擇模式,每到選舉季節,台灣人就被迫要做一次這樣的選擇。在愛情和婚姻裡,「自由戀愛」其實可能就是佛家說的如幻假象,我們常認為自己是自由的,選擇是出於自主的意志,但出不了門的馬(那些真正的好馬),總是不在我們的選擇欄裡。
現在的社會出現這麼多曠男怨女,怨嘆自己嫁錯郎娶錯妻,或許當年他們都曾是「霍布森的祭品」,選了最靠近門邊的那一位。婚姻裡有句顛撲不破的箴言:「畢竟,你總要遇上了,才會愛得到。」
那麼,在婚姻和愛情裡,可不可能存在真正的選擇自由?托爾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那》若真有其人,她一定會說:「傻瓜,那是永遠不可能的。」有過火花般的愛情,就容不下溫煮的婚姻生活。「霍布森的選擇」給我們佈置的其實不是一個陷阱,誘捕所有被「自由」沖昏了頭的人,而是一個提示:在有限的選擇裡,你到底想選擇什麼?相對於有限的人生、婚姻、愛情和家庭,你到底想要什麼?
如果只是為了選擇的假象而掉進婚姻的陷阱,多年後可能會怨自己的婚姻,但多年後,也大有人甘之如飴。或許真要到了2025年,才知道自己選擇站在陷阱外,還是也一頭栽了進去。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