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式部 輯
BBC提出COP27關鍵點
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達成歷史性協議,發達國家將向較貧窮國家支付費用,補償氣候變化造成的經濟損失。
但這真的是一次大勝嗎?BBC總結了五個關鍵要點。
1:《巴黎協定》之後的最大勝利……嗎?
為彌補損失而做出一項新的資金安排——為一些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設立一個池子基金——被讚揚為一個「歷史時刻」。它可能被看作是自2015年氣候變化大會上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以來氣候問題上最重大的進展。
數十年來,那些氣候變化的受害者們,就像是發達世界視而不見的幽靈。
長久以來都有資金用於碳減排或者幫助各國適應漸高的氣溫——但是對於那些失去一切的人們來說,卻是一無所得。
「對於一個在巴基斯坦洪災時看著家園消失的人來說,一個太陽能板或者一道海堤是沒有多少用處的」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的哈爾吉特·辛格(Harjeet Singh)解釋說。
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在損失和損害基金上的決定並不會立刻解決上述問題。
基金尚有很多未知因素。啟動支出的標凖是什麼?錢會從哪裏來?錢夠不夠?
對比歐盟6000萬歐元貢獻的,是巴基斯坦所面臨的300億美元成本。
但是,設立這個基金關乎的不僅是錢、賠償或者補助——它真正關乎的是團結和重建信任。
這項基金釋出訊號,儘管氣溫上升會對全世界造成嚴重的衝擊,但是沒有人會被遺忘。
這是在堅定地展現,我們真的是在共同面對這一切。
2:……還是說它是巴黎大會之後的最大失敗?
對於很多國家來說,最後幾個小時的談判,代表著應對氣溫上升問題上實實在在的倒退。
雖然損失與損害基金在字面上代表著重大勝利,但是總體決定被看作是錯過了一個對抗氣候變化的機會。
主持上一屆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談判的人給出了直截了當的評論。
「科學告訴我們的,碳排放必須在2025年前達到峰值,但是在這一份文件中卻沒有提,」阿洛克·夏爾馬(Alok Sharma)說。
「切實執行分階段減少用煤,文件也沒有提。」
除了這些限制之外,在有關化石燃料方面的用語也出現180度的大轉變。
文件字眼現在包括了「低排放和可再生能源」。
這被看作是一個重大漏洞,可能給天然氣資源留出更多發展空間,因為天然氣比碳排放比煤低。
3:1.5C的目標精神可嘉,但文本卻有些弱
我們未來五年對比前工業時代的氣溫上升,是否會超過這個重要的基凖線,機會只是一半一半。我們很可能會在2031年永久地超過這條線。
但是在COP27,歐盟和其他發達國家願意為了守住1.5C這個承諾而全力以赴。
他們的努力最終卻沒有成功,因為具體的文件並沒有提及分階段排除使用化石燃料的字眼,而本來,這是被看作在去年決定分階段減少用煤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的必要措施。
「我倒希望我們會分階段停止使用化石燃料,」馬紹爾群島的氣候特使凱西·傑特尼爾-基吉內爾(Kathy Jetnil-Kijiner)說。她與其他島國政府一樣,擔心氣溫上升幅度一旦超過1.5C,會導致這些國家被淹沒。
「目前的文件並不足夠,但是我們在損失與損害基金這件事情上已經顯示了,我們能變不可能為可能。所以我們知道,我們明年回來的時候,能夠徹底去除化石燃料。」
在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C以下的問題上,我們能夠強烈感覺到較富裕國家與這些島國政府之間的團結。
對於守住這個臨界點的信心,也成為美國、歐盟和其他較富裕國家與中國之間的關鍵差異,後者明顯對於這個目標的關注度要小一些。
如果我們能更堅守在1.5C的這條軌道上,世界毫無疑問會更美好,而對這份理想的信仰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也是一座政治與經濟的橋樑。
所以,即使在科學和氣候大會進程上,1.5C的目標舉步維艱,但是仍可期待未來這些年的外交聯繫會更強。
4:化石燃料產業終於從陰影中走出來了
P27當中的重點之一是化石燃料業界人士的出現和影響力——無論他們是代表業界還是代表國家。
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與會相關人士隨處可見。國家代表團和貿易團隊當中共計有636人左右。
擁擠的會場有時候會感覺像一個化石燃料的交易會。這種影響力明顯地體現在最終的文本中。
來自印度和其他國家要求分階段結束所有化石燃料的使用,而儘管有歐盟和很多其他不同經濟體量的國家支持,但這一訴求沒有實現。
很多非洲國家也熱衷於利用氣候大會這個平台,來推廣他們國家新的石油與天然氣計劃。
「事實上,最終文本只談論『分階段削減煤電』對於非洲國家和氣候本身而言都是災難,」環保團體東非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 Africa)的巴巴瓦勒·奧拜安祖 (Babawale Obayanju)說。
「我們不需要從非洲開採更多天然氣,摧毀我們的社區來讓富裕國家和企業得益。我們需要從COP27得到的是快速、公平地分階段停止使用所有化石燃料的協議。」
這場鬥爭將會在迪拜的第28屆氣候變化大會繼續。
5:民主對於氣候變化而言很重要
氣候變化大會上,毋庸置疑的寵兒是巴西總統盧拉(Luiz Ignacio Lula Da Silva)。
就像他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所做的那樣,盧拉憑借至2030年實現森林零砍伐的承諾而點燃了會場。
除了就亞馬遜雨林許下承諾,盧拉還恢復了人們對於通過投票解決氣候問題的信心。
美國總統拜登也一樣,只是姿態要低調得多。民主黨守住參議院,很可能確保他的《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不會被推翻或者削弱。
它一下子令美國的2030年減排目標變得有可能實現。
民主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武器,在大會東道主的行動上也可見一斑。
在到處有保安和監控的環境下,對大會氛圍最合適的形容是幾乎赤裸裸的零容忍。
除了在人權問題上持續不斷的麻煩,東道主埃及對於一些大會上基本的功能性服務,比如食物、飲料和像樣的無線網絡等,也關注不足。
在情勢較為關鍵時,參與談判的與會者明顯沒有站在主席國一邊。這對於最終結果非常重要。
COP27本可以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而它最終沒能做到這一點,至少有一部分是東道主的責任。
化石燃料問題未有進展——BBC環境事務記者喬治娜·拉納德(Georgina Rannard)分析,發自埃及沙姆沙伊赫
協議結束了那些受氣候變化重大衝擊的國家近30年的等待。
但是,發達國家對於削減化石燃料方面的進展仍不滿意。
今年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談判大會,幾乎談崩,而且還超時兩天。
周日早間,「損失與損害基金」協議達成的歷史性時刻,只迎來了不冷不熱的掌聲,因為過去那令人摸不著頭腦且時常顯得混亂的48小時,令與會各代表精疲力盡。
不過,這是發達國家一個有重大象徵意義的政治表態,它們長久以來一直牴觸建立一個應對象洪水和乾旱等氣候變化影響的基金。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