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永然
接觸佛法的人,常聊到「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一個人往生留下的「遺產」,常成為繼承人之間爭訟的導火線。
兄弟姐妹間、原配小三間、繼母繼子女間、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間⋯⋯等的爭產,進而衍生訴訟,時有所聞,如果是「名人」更會為此搏得媒體版面。
筆者執行業務見此現象,常建議民眾於生前宜運用「遺囑」超前部署,進行身後之財產安排,藉以避免親眷間為爭產而結「惡緣」,且造成往後的「業果相續」。
至於如果要運用遺囑,則筆者建議立遺囑時,在「形式」、「內容」方面可以注意以下五大點:
一、立遺囑人立遺囑時,應注意其方式:
由於遺囑是「要式行為」,共可分自書、代筆、密封、公證及口授五種,且均有法定方式的規定,如果不符合法定方式,即會構成無效(《民法》第 73 條)。
二、立遺囑人可自訂或委託他人代為訂出:
遺產的分割方法: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產在分割前由各繼承人公同共有全部遺產。實務上常有繼承人無法成立「協議分割」,進而訴請法院「裁判分割」,繼承人間也因訴訟增添嫌隙。不妨於遺囑內自行先安排好遺產的分割方法,或委託專業律師或會計師代為訂定。
三、立遺囑人可交代禁止遺產的分割:
有些被繼承人對自己所創立的事業及家產,希望繼承的是配偶及直系血親卑親屬或其他繼承人,不要分割。
此時可於遺囑內交代不得分割遺產,不過該禁止的效力以「十年」為限;若交代「永遠不得分割」,則該禁止分割的效力也僅限於十年。
四、立遺囑人可對於「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第三人」為遺贈:
除了法定繼承人外,被繼承人也有自己喜愛或有恩於己的人,因而希望可讓非繼承人取得部分遺產,此時可於遺囑內為「遺贈」,以下為對於遺贈的三點認識:
1、可對該「遺贈」附上「停止條件」,此時需條件成就,遺贈才會發生效力。
2、可將遺產中的房子、土地供「受遺贈人」使用,例如:甲立遺矚,為讓小三可以住在自己的房子,也可於遺囑交代。
3、遺贈物因第三人侵權行為致滅失者,受遺贈人仍可以該對第三人進行損害賠償之請求權,做為「受遺贈標的物」。
五、立遺囑人可指定「遺囑執行人」或委託他人指定:
立遺囑人死亡時即涉及遺囑執行,此時須有「遺囑執行人」。被繼承人可於遺囑內指定遺囑執行人或委託他人代為指定,此由《民法》第一二○九條第一項:「遺囑人得以遺囑指定遺囑執行人或委託他人指定」的規定即明。
遺囑執行人有以下三點提醒:
1、指定遺囑執行人不限於指定「一人」,可以指定「數人」,並可就該數人列出順位,或數人共同執行。
2、遺囑執行人有數人共同執行時,執行職務以「過半數」決行;但若「遺囑另有意思表示」,則依從遺囑人的意思。
3、若立遺囑人未指定或委託他人指定遺囑執行人,且無法由「親屬會議」選定時,可由「利害關係人」,如:繼承人也是利害關係人,可以聲請「法院」指定。
目前社會日益走向「功利」,而佛法常勸世人應瞭解「多欲為苦」、「知足常樂」,切勿過於執著「錢財」,但世人常為「錢財」而起爭執,故為了避免家族親眷為錢財而起爭執,自應運用「智慧」及世俗「法律」,於生前妥善規劃,立遺囑是一可運用之重要的法律工具。
來源:第304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