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撰文.呂松庭        繪圖.陳佳蕙

唐美雲的歌仔戲,搬上螢光幕,變身為冥間,奈何橋邊的孟婆客棧,在喝下孟婆湯轉世前的所有回憶,但轉世神識已散,沒有了記憶,只剩下業力的流轉。那是戲裡梁山伯的愁腸,轉世後他就不復記得祝英台。

若就跟這齣電視劇所說,人世的悲喜還在冥間延續,那麼哈姆雷特到了另一個世界必定猶豫著生死的難題,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化蝶也不是最後的結局。

歸入幽冥,愛恨成空,佛陀在世時就遇見這樣的詰問。《佛說見正經》:佛和弟子在羅閱只城外的一顆大樹下休息,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見正問:「佛說人死有後世,為什麼不見有人回來報告呢?我要問一下佛陀。」

佛陀說道:「弟子們,你們看這棵樹,本來只是一顆種子,現在已長成茂密的大樹。起初是種子時,還沒有樹根、樹幹、樹葉和果實,在地水火風四大的因緣作用下,種子才發芽,芽再生莖,莖再生葉,葉再生花,花結果實,輾轉變易,雖然已經不是原來的種子,但又不離原來的種子。你們說,這些根莖花果還能再變回原來的種子嗎?」

弟子都回答:「不能。」

佛告訴弟子:「生死也是這樣,無明愚癡為本,猶如樹的種子,種子雖小卻能長成大樹。」

這種現象可以一直舉下去,就如十二因緣的循環,從無明緣行,行生識,一路到受生貪愛,愛生執取,生老病死。有了身體,就有老死,死後識神隨生前善惡,去往來世,新的形體熏染新的習氣,另受苦樂,都不再是現在的身體可以記憶的。

識神離體後的中陰身飄飄蕩蕩,有沒有一個社會結構猶如陽間的冥界,這是千古的爭議。以前的人發明「孟婆湯」的故事,也許就是在回答見正比丘的問題。密宗要修行者秉承一念在中陰身得度,佛陀則要世人活著時候就善體罪福報應。佛跟阿難說,也是以種子做比喻,「人如果培福的話,就像這棵樹一樣。它的種子只是一粒果核而已,後來漸漸長大,結果利益無限」。

種子只有一枚核粒,漸漸長大之後,卻收成數不盡的種子。

生前做善事是種子,佈施是種子,生死流轉愛恨交織也是種子。觀看《孟婆客棧》梁山伯徘徊記憶和遺忘的難題,我想送給他當年何其芳的詩:「我將合眼睡在你如夢的歌聲裡,
那溫暖我似乎記得,又似乎遺忘。

請停下,請停下你疲勞的奔波,讓我燒起每一個秋天拾來的落葉,聽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在喝下孟婆湯以前,讓每個人唱著自己的歌,歌聲似乎記得,彷彿又將遺忘。

Visits: 31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