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顏靜
「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 ,」那年心道法師和弟子來到百丈祖師道場,當年百丈懷海禪師以一根錫杖,在此地開山,他最大的成就就是撰寫了《禪門規示》。宗門下,百丈宗風能夠延續到現在以及興旺,都是跟這位祖師撰寫的《禪門規示》分不開。
由於歷來的皇家、達官貴人,看見這個清規很有意義,對於修行人的修持,清規非常有用,天下的僧人依照此法而修行,叫做《天下清規》。由於它是在百丈寺所撰寫,又稱為《百丈清規》。
怎麼說,也都是一個意思,現在我們這麼多的法師、居士,都會聚在百丈祖庭,按照本煥老和尚說,這是有大因緣。
心道法師在百丈祖庭時開示:「大家都知道學佛,學佛的目就是為了得大智慧,出家稱之為了生脫死,這是一個禪宗的祖庭,本來宗門下沒什麼話可說,言以道貫,只要照顧當下這一念,因為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病根就是在於妄想、執著而不能夠證悟。所以禪宗自從達摩祖師傳二祖慧可、三祖僧璨,一直到四祖道信的時候,禪宗的法開始興旺,只是那個時候規模不大。所以真正在這個百丈禪師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形成百丈家風興盛的時期。
《百丈清規》,時間大約在唐貞元五年(789)至唐元和九年(814)之間。清規製定後幾百年內,歷代僧人又依照各地風土多次增訂,有十幾種不同的版本傳世。元順帝敕令百丈山住持德輝長老修訂,參照《禪苑清規》、《叢林校定清規總要》、《禪林備用清規》三本清規,再由金陵集慶寺住持大訴長老等人校正,由此頒發了《敕修百丈清規》,簡稱敕修清規,成為後世遵循的唯一權威版本,後收入大藏經。
《敕令百丈清規》共八卷、九章,分上下兩部。上部有祝厘章第一、報恩章第二、報本章第三、尊祖章第四、住持章第五,下部有兩序章第六、大眾章第七、節臘章第八、法器章第九。對僧寺的各方面都有規範,最初在禪宗寺院流行,後成為漢傳佛教普遍的清規,並影響至今;如在結夏安居、遊方安單(住寺稱掛單、掛搭)、貼單、打禪七、普請(又叫出坡,眾僧共出勞作)、歲計(年歲財物會計報告)、肅眾(違規處罰)、榜狀牌示(公佈事宜)、鐘鼓法器等方面的規定,今日漢地僧寺仍在執行。
百丈清規以寺爲單位,創建了中國獨有的禪林制度,各寺設法堂、僧堂、方丈等制度,又規定眾僧分別擔任東序、寮元、堂主、化主等各種職務;還將原始佛教不事生產、托缽乞食的傳統變通,適應本土農耕文化,提倡勞作和自食其力,稱爲「農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懷海禪師對農禪清規親自躬行,不作不食。傳說他年事已高,弟子體諒他而將鋤具藏起來,懷海禪師無法下地勞作,竟也拒絕進食,從此無人敢阻止他勞作。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