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從電影看幸福指數

撰文.呂松庭 插畫.陳佳蕙

由於靈鷲山傳燈會的恆傳法師的介紹,教團內許多法師和信眾一起觀看了《不丹是教室》這部電影,觀看感觸良多,特別就國民幸福指數,想來分享觀影的心得。也從電影來呼應心道法師所提倡的六項生活原則。

不丹一向被稱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他們的國民也以此自稱。相對於國民所得、年收入這些經濟硬指標,不丹在1974年提出「國民幸福指數」這個概念,從此,世人就在偏遠的亞洲邊緣,找到了一個心靈的香格里拉。

好景不常,根據報導,到了2017年,不丹全球幸福排行第九十七名,還落後台灣的第三十三名,不丹的失業問題嚴重,憂鬱症盛行,大家庭瀕臨分裂,藥物濫用和酗酒都重創了一個幸福國家的形象。

某些現代化的問題,在《不丹是教室》這部電影中輕輕觸及,片中就有酗酒的角色。不丹年輕人無法適應體制,急著要往國外尋找出路,嚮往西方的樂園,讓年輕人紛紛出走香格里拉。但這部電影又點出了不丹這個傳統佛教國家的幸福特質,透過片中教育部長的話說:「每個不丹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機會。」

相對貧窮的環境,心靈和精神能不能幸福快樂,這真是個大問題,也是講「萬法唯心造」的佛法所要發問的。

《不丹是教室》的年輕人被分派到全國最偏遠的魯納納教小學生,那裡有多偏遠呢?從大城加薩往山區走,還要走上八天八夜,城裡來的年輕人初初覺得好苦,那卻是通向最單純的幸福的心靈的旅程。

觀看這部電影,感覺到不丹深厚的佛教傳統,相傳八世紀時,不丹的本塘國王邀請蓮花生大士至不丹伏魔,現在不丹的虎穴寺後,還有蓮花生大士騎虎冥思的洞穴,供奉蓮花生大士的忿怒尊。一千年後,佛法的慈悲和敬天的精神早已融入不丹人民的日常生活,電影裡的村民不時的感謝神靈、感恩供他們 肉、牛糞可以點火的犛牛,善待彼此,早晨唱〈圓滿犛牛之歌〉當作對神明的供養,這些特質,早就超越了物質條件,無論到了那裡,他們的心裡都有神,有了神,也有了安定。

電影裡有一首很關鍵的歌〈一顆心〉,歌詞這樣寫著:「心似瓷碗裡的牛乳,純淨潔白,即使有朝瓷碗破了,牛乳還是牛乳。心似隨風搖曳的竹子,隨風彎下腰,卻永遠不折服。心純淨,快樂就如影隨形。」所以,快樂的秘密,又回到了心。

蓮花生大士在《直指覺性赤見自解》這樣寫道:「稱之為心者,就是那明明了了。 說存在,它卻沒有一法存在, 說根源,它卻是輪迴苦與涅槃樂種種生起之根源。」輪迴苦和涅槃樂,總是不離這個心的方寸。

電影的結局,那個年輕人還是前去澳洲了,但他隨身帶著那首〈圓滿犛牛之歌〉,心裡面有了一首歌,走到何處都是香格里拉。

Views: 0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