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錯誤醫學新知知多少

撰文.呂松庭

每天接收各種醫學新知,已變成我們的習慣,但多年來這些「新知」互相「打架」,好像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這場「戰事」起碼有百年歷史,近期,就從1970年美國《新聞周刊》刊登「阿斯匹靈可當心臟病處方」以來,從減肥、咖啡因、紅酒、維他命、到荷爾蒙療法都捲入了戰場。活得越久,越常閱讀健康新知,就越不知道哪些訊息絕對可靠。

美國史丹佛疾病防治中心主任約翰‧艾翁尼狄斯早就注意到這個現象,最後研究發現,報章雜誌上錯誤的醫學訊息約占三分之二,其中也包括頂尖的醫學期刊。這當然不是故意錯誤報導,有的昰媒體過度照單全收,有的昰過度期待忽略了研究過程的瑕疵。像媒體一向關心的「減肥」研究,最富爭議的,應是2002年《時代雜誌》刊登的「只吃脂肪,不吃碳水化合物」的「絕對有效減肥法」,現在大概已不獲青睞,那年卻可是一條大熱門。

十年後的2012年,《紐約時報雜誌》又刊登了一篇文章,聲稱根據醫學研究,「想減肥幾乎不可能,只有極少數個人能夠成功。」當然,自然又是一陣筆戰,其實,有些號稱有效的減肥食譜,後來的追蹤研究發現效果根本來自家人支持,和吃什麼沒有絕對關係。

台灣讀者面對的問題可能更為嚴重,我們的「新知」幾乎都是國外的二手傳播,如果我們過度相信報導的神奇效果,卻不具備一點閱讀報導的辨別能力,最後可能會重蹈這些年來,許多人不知該不該喝咖啡的窘況。我把這段過程,稱為「咖啡因的一頁滄桑史」。

猶記得1984年,美國衛生當局(FDA)還對喝咖啡會讓小孩長水痘提出鄭重警告,嚇壞了許多父母。其後的十年間,咖啡幾乎被打入冷宮,南美國家經濟大受打擊,更可怕的昰,醫學研究警告,孕婦喝咖啡的種種後遺症,連「難產」字眼都搬出來了。

到了1996年,咖啡因才開始有了翻身機會。首次有研究報告指出,喝咖啡的人比較不會有自殺的傾向,(不過,要想研究自殺者生前喝不喝咖啡,好像是有難度的,畢竟有點來不及。)2011年,《每日郵報》報導,「每天一杯咖啡降血壓,兩杯咖啡抗癡呆症,六杯咖啡降低皮膚癌風險。」同年,英國《衛報》更以頭條報導「喝咖啡的女人比較快樂,反過來說,不快樂的女人比較不喝咖啡,顯然兩者有關連」,從此,就將咖啡推入產銷的黃金歲月,但咖啡的故事顯然還沒有真正結束。

端起手邊的這杯咖啡吧,這個動作這麼單純,但要不要喝,就跟各種減肥訊息一樣,最後仍得問問我們的身體。閱讀健康新知時且抱持不可盡信的心態,過度誇張和肯定的報導裡,或許就藏著「魔鬼」。

Views: 0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