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顏靜 插畫.阿怪蜥
原先只是一名出家大和尚發動的善念,經過歲月,結合眾人的力量,逐漸滋養壯大, 讓善心的種子得到了沃土,變成我們這個社會的,一個善心延續的典範。
這名出家的大和尚,就是靈鷲山創辦人心道法師。在當初那個功利化的社會裡,心道法師的呼喚得到一呼百諾,在悠久的普仁獎歷史中, 社會民眾、修行人和出家僧眾社會,各自得到了他們所被招喚的那一面。
有位靈鷲山的功德主提到,當初他覺得普仁獎和社會上其他救濟型的慈善獎助不同,因為救濟只是基於慈善和幫助,但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比慈善更多的東西。「如果一個獎不僅是雪中送炭,而是透過嚴謹用心的甄選過程,選拔、 表揚品德表現優秀的孩子,向得獎的孩子和家長以及廣大的社會,彰顯品格的重要性。」
有時候,孩子們的品格世界,更是值得成人學習省思的對象。一輩子都在研究人類道德發展的心理學家勞倫斯.柯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 - 1987),發現兒子很關心動物被殺害當作食物的課題,柯爾伯格告訴兒子:「動物沒有像人那麼有價值(所以可以殺來吃)啊。」兒子反駁:「那是因為你是人,不是動物,動物自己不會思考牠們有沒有價值,你是人,所以才會那樣想,人是自私的。」柯爾伯格說,品格教育就從此刻開始,你認真的思索這個問題就會知道,這個兒子才是正確的。
當普仁獎遇見品格,就是成人虛心學習的時刻。
柯爾伯格說:關於道德品格,孩子自有一套思維,不是大人教他什麼是品格,他才會有想法。
舉個例說,曉娟的女兒興奮地跟媽媽說:「 媽, 王力宏可能會來我們學校唷。」媽媽說:「等等, 怎麼回事?」女兒說,因為教育部正在推行有品運動,王力宏被選為「有品大使」,將來會巡迴校園宣導,「唉呀, 我就可以見到偶像了。」興奮起來時的女兒卻一副沒品的樣子。曉娟不想澆女兒冷水,只悄悄插一句:「八字都沒一撇呢,妳不要高興的太早。」
曉娟在女兒的年紀也迷過偶像,但她從來沒有想過,偶像或知名人物會來學校教品格,曉娟說:「現在時代真的不一樣了,但王力宏如果真的去我女兒的學校,我想女兒只會記得要他的簽名,不會記得他講的品格或品味話題。」
沒有錯,只要父母或教育工作者,對於孩子的品格低落都會感到憂心,也急著要用他們最擅長的教導、宣導、開導、典範學習來提昇孩子 的品格,巴不得品格就是帖補品,直接餵進孩子的嘴裡。然而,柯爾伯格就如此給父母潑冷水: 關於道德品格,孩子自有一套思維,不是大人教他什麼是品格,他才會有想法。
如果你確實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請記住柯爾伯格提過的四個道德發展階段。
簡單的說,5 歲左右,第一階段是事情只有好壞之分,是「標籤化、懲罰和服從」的階段。 7 歲左右,「好」跟「壞」是相對的,會遭到處罰的是「壞」,得到獎品的就是「好」,所以作弊只要不被抓會很「快樂」,偷東西只要不被發現,也是可以的。第三階段,「要 nice,開始關心別人。」9 歲左右進入第四階段,規矩、秩序、守法、父母權威的重要性躍上來,成為塑造 品格與道德意識的主要力量。
9 歲以後呢?教育官員關心的不就是 9 歲以後的品格教育嗎?別急,臺灣的品格危機其實是出在於,我們從孩子小時就急著教,不留給他們自行思考,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包括相當比重的大人的品格發展,一直停留在 7 歲。
柯爾伯格認為,要讓孩子成為會思考的品格人,父母和教育者自己要先變成「品格哲學人」(moral philosopher),懂得回應孩子拋過來的品格問題。除卻此道,找多少名人進校園、花多少預算都不會有用。
推動普仁獎,讓一個獎項幫助成人和孩子都能夠朝品格人的理想邁進一步。
從普仁獎創辦那年開始,選拔出了數千位得獎人,他們共同的特徵,都是:「用很深刻的言行,很樸實、很認真的做分內該做的事情。 更難得的是,在困難的環境之下,還有一顆向上的心、還有一顆不但渴望被愛,也會去愛人的心!」
從那個時候起,普仁獎傳下許多深刻動人的故事,有如一首首生命樂章,在人間的角落閃閃發光,所以就有人形容,這些小小得獎者就是「小太陽」,陽光是讓人得到溫暖的,也如實訴說著「品德」如何在當代的環境裡落實和展現。
某一年有位學者提到,普仁獎其實就是一種社會運動,「社會運動需要有參與者和贊助者,最終的目的,則是造成社會風氣的丕變,展 現出良善的力量。」我們希望找到品德兼備的孩子和家庭,讓每個參與者知道為什麼品德如此地重要。普仁獎整個推薦、甄選的過程,漫長而嚴 謹,在過程裡面,就帶動每一位參與者得到品德的滋潤。
「這些生命故事的發掘,不僅為了肯定、鼓勵這些難能可貴的孩子,更進一步希望藉著推動這份愛與希望,也讓現代的孩子們有可學習的品德生活典範!」
心道法師:付出與關懷,皆是福報的泉源
愛和希望,其實就是照亮人間,帶領歷史前進的動力。沒有了愛和希望,個人生命是灰暗的。心道法師說:「付出與關懷,皆是福報的泉源。」
普仁獎為心道法師於 2003 年所創設,由靈鷲山慈善基金會辦理。說起「普仁」,緣起於心道法師的另一法號「普仁」。心道法師從小就是孤兒,早年因戰亂飽受顛沛流離、貧窮孤潦之苦,深知只有教育一途才是脫貧的最佳途徑, 因而號召四眾弟子秉持著「慈悲與禪」的宗風幫 助學子。「普仁」為普遍的仁慈,亦有「普遍的仁子」之義,期望社會大眾能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幫助弱勢族群,讓社會遍佈胸懷仁心的「仁子」,成為散播愛的希望種子。
普仁獎對學生在實質方面提供獎助學金, 同時更加肯定學校及家庭對學生品德的影響及生命教育之重要性。靈鷲山相信普仁獎的徵選過程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教育的形成,而每一個受獎的品德優秀學生,都是身處逆境卻能實踐孝道、友愛手足、尊敬師長,種種的表現都值得向社會大眾推薦。普仁獎期待喚起社會對品德的重視, 除了著重學生的智育發展,更要關注品格德性的養成與延續,落實生命教育的推動,同時鼓勵德性優良之學子完成學業,成為自利利人之社會棟樑。
讓我們來回顧普仁獎的歷史吧,靈鷲山慈善基金會成立於 1993 年,以生命關懷為主要服務宗旨。成立之初,本著心道法師:「用關心、愛心、慈悲心來服務社會」的理念,以道場所在的貢寮鄉為主要服務區域,提供當地的獨居老人與弱勢家庭關懷、義診及清寒獎助學金等服務。2003 年觀察社會變遷,體認「心貧窮」才是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故設立以「獎勵品德」為選拔標的的「普仁獎學金」,希望藉由獎勵、表揚、推廣品德的過程,進而促進社會崇尚品德風氣,推動社會一起來重視生活中品德的落實。
為推廣目標,邀集社會賢達對於品德的評選方式進行研討,確立了目前以佛法「五戒六度」為核心精神,再以現代化的詮釋方式,設計品德自我評量表及他人評量表,並輔以「家庭訪視」的方式,對於學生的家庭實況及品德行為進行實地訪視,逐一建立普仁獎的形象識別及標準化評選程序,故能在全省各縣市加速開辦普仁獎學金。
2011 年首次針對 2010 年度地區普仁獎得獎學生進行全國性評選,共選出 20 位得主,頒發普仁全國獎,同時決定將「普仁獎學金」正式更名為「普仁獎」,我們希望它不僅只是一份獎學金,而是有品德推廣實質內涵的「普仁獎」,代表的是深獲社會肯定的榮耀,且未來不僅在國內舉辦,更希望以全球為目標。
2015 年起大幅增加全國獎得獎名額及獎學金,並鼓勵以「正面、樂觀、積極、愛心、願力」的「五德」精神,來幫助學子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樑。
回顧與更多的期望
每個個案的故事,都足以讓觀者動容。我們就來回顧幾名得獎者的故事。
翻轉成為手心向下的助人者。
在國中、小階段曾獲靈鷲山普仁獎多次肯定的小太陽林柔薰、林沛薰,當年就讀師大附中二年級、致理五專部一年級。家中還有當時就讀關渡國小的妹妹,一個學習遲緩、無法掌握情緒的弟弟,定期要到附近的關渡醫院治療、復健,媽媽林右鈞獨力照顧 4 個孩子,辛苦可想而知。柔薰、沛薰懂事,常主動幫忙家事,陪伴弟妹寫功課,輪流幫弟弟洗澡,包容弟弟哭鬧, 讓林右鈞覺得窩心。
林右鈞對靈鷲山設立普仁獎深表感謝,也以孩子獲得普仁獎為傲。她表示,在什麼都還沒有付出之前,別人卻願意先伸出援手主動幫忙他們,這份用愛灌溉的善心,全家都相當感動。 家中環境雖然艱苦,但她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 品格尤其要求,特別看重承諾與責任。
「要從一位手心向上受助者,翻轉成為手心向下的助人者。」柔薰、沛薰謹記教誨,在參與「生活禪」少年冬令營、夏令營、國際哈佛青年營等各項活動後,抱著回饋與感恩的心, 加入靈鷲山臺北青年團行列,發揮普仁精神照亮每個角落。
臺北青年團團長劉揚旭說,柔薰之前參加臺北青年團主辦的「生活禪少年營」活動,當時只是學員,主動當隊輔的小幫手,照顧年齡更小的學員;活動結束後還親手寫小卡片,感謝隊輔讓她學到很多,雖然只是一個小動作,卻讓人十分感動。
柔薰後來 3 度擔任營隊的幹部,妹妹沛薰今年寒假也跟進。他觀察,兩人都很貼心,具有 主動積極及團隊合作的特質,即便是在第一次當志工,除了交辦事項,還會主動去協助隊輔或其他志工,令人印象深刻。
兩姊妹感情很好,負責任、有擔當,姊姊柔薰內斂冷靜,妹妹沛薰活潑機靈,兩人個性互補,搭配起來讓事情推動更為順利。擔任過臺北普仁獎頒獎典禮志工的吳依庭回憶,當天下午有事要先離開,將事情交待給兩姊妹,不論是回程的車掌服務或頒獎典禮獎狀順序等事情, 都表現得可圈可點。
「施比受有福,學到很多,得到更多。」喜歡和小朋友相處的柔薰,在多次擔任隊輔後, 身段更柔軟,更有同理心與耐性,也懂得運用不同的方式關懷不同類型的孩子。沛薰在擔任冬令營香積組志工後,學會很多食材的處理方法, 她有信心日後家中菜色一定好吃又好看。兩人因這些經歷,認識許多新朋友,學習到很多做事情的方法,異口同聲說,還要繼續擔任志工!
志工體驗,讓柔薰、沛薰姊妹的生活更添色彩,也透過自身微小力量,看見生命的價值與能量。如同心道法師所說:「志工就是人間菩薩。」以柔軟慈悲心種下善根,喜悅慈悲奉獻, 善業自然不斷連結。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當年就讀屏東萬丹國中,2019 年度高屏區得獎生張軒恩留下這樣的感言:「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
起初,由老師的介紹才得知此獎,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寫完簡章,沒多久竟然接到通知要家訪的電話,使我有了些許期待。那天, 星期日,家中客廳坐滿了人,出乎意料的多人, 不過大部份年紀都比我小,聊了約莫一小時, 在他們準備離開之際,我們拍了幾張照片留念, 接著便靜候佳音。
陽光穿透濃霧,是個老天賞臉的好天氣, 是啊!我要去領獎了,心裡忐忑不安,又好期待,現場來了許多人,不論各校校長、老師、市政府官員,亦或師父們,場面是如此盛大,也使 我漸漸覺得領到這獎的榮譽更大了。過程中,我透過每位貴賓的介紹,了解到這個獎得來不易, 每位評審、志工的家訪、評選,深入地了解各個家庭,才無遺珠之憾。
很感謝靈鷲山給我這個機會,我相信這筆獎金不是只有單一人的愛心,而是集合了四面八方的人士,才造就今日。因此,我將這份感動和 榮譽放在心中,即便信仰不同,我仍舊會回饋靈鷲山。
荀子曾說過:「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不在舍。」我將秉持這種精神,往未來邁進。
將阻力視為「一輩子的好朋友」。
廖思筠剛出生時,生活起居與一般的孩童無異,3 歲半時,一場感冒破壞了她的內分泌系統,罹患無法自行製造胰島素的第一型糖尿病, 每天必須測量血糖、施打胰島素,同時在飲食起居部分也必須嚴格控管。這場突如其來的病症, 對思筠及雙親無疑是晴天霹靂。面對食物的誘惑,必須自制、長時間控制飲食的思筠也曾因想要吃糖的渴望無法遂願而嚎啕大哭,爸媽看在眼裡更是心疼萬分。而一天多次施打胰島素針劑, 更是小小思筠最害怕的每日挑戰,總是邊哭邊讓媽媽追著跑,不能接受為什麼從前可以隨心所欲的生活,現在卻處處受限。
是什麼讓思筠從抗拒到接受?她說:「媽媽告訴我,既然遇到了就要面對。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後來就想說,那我就跟我的糖尿病做好朋友。」思筠回答得既成熟又堅強,反而讓人感到心疼。即使是一般成年人都難以面對生命發生巨變,何況是個小孩子,思筠卻因媽媽的一句話轉念,從此與這個「身體裡的好朋友」和平共處,在媽媽的指導下,自己測量血壓、施 打胰島素,控制食物的份量。
只是爸媽為她張起的呵護,再怎麼小心翼翼卻無法廣及周遍,思筠的病遭到其他同學甚至家長的誤解,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 有人認為思筠的糖尿病會傳染而與她斷絕來往, 讓思筠一下子變得孤單;身體的疾病已經造成生活上的困擾,面對玩伴的疏遠,更讓思筠既傷心又難過。但是成熟懂事的思筠,在媽媽的開導下,很快地在心理上得到調適,經過解釋之後, 也有許多小朋友支持她、陪伴她,讓她帶著笑容繼續向前邁進。
為了照顧生病的思筠,思筠的爸媽也費盡苦心,雖然家中經濟曾遭重創,卻打不倒這勇敢的一家人,思筠爸爸曾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最高紀錄一天兼三份工,媽媽則每天細心規劃並準備合適的飲食,帶到學校給思筠,甚至為了訓練思筠獨立,讓她從小自己測血糖、打胰島素。
爸爸媽媽為思筠的付出,思筠全看在眼裡, 媽媽不但要為自己的健康操心、準備家中大小事務,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貼心的她主動分擔家務,弟弟哭鬧時,會幫著哄著弟弟、陪弟弟玩 耍,在學校也認真學習。品學兼優的思筠,在律 動舞蹈課中找到自己的興趣與熱情,喜歡跳舞的她,天生節奏感十足,無論是優雅的芭蕾舞、 或是動感的肚皮舞都難不倒她。
此次獲得普仁獎肯定,廖媽媽既驕傲又欣慰地說:「這是思筠得到的第 8 個獎學金了!」問思筠拿到這筆獎學金想要做什麼用途,她說:「給媽媽貼補家用,如果還有經費的話,我就拿來學跳舞。」陪思筠走回頒獎會場的時候,忍不住問她:「思筠,妳長大後的志願是什麼?」思筠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不能成為舞蹈老師, 我想成為美術老師。」雖然人生的道路在初期遇到了阻礙,思筠卻能調整自己的心態,將阻力視為「一輩子的好朋友」,像一顆發光發熱的小太陽,自己照亮前路,繼續勇敢向前。
葉鎮嘉:普仁獎助學金像一場及時雨
在我升國二的那年暑假,陪伴我長大的母親,在經過一年半與病魔的搏鬥後,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在那一段時間中,生活就像缺了角, 再也不完美。因為母親的離世,也留下了大筆醫藥費,這對經濟並不寬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看著父親為了這筆費用日夜奔波,而我也只能感到無能為力。就在此時,透過舅舅介紹, 我申請了普仁獎獎學金,希望能為家中經濟帶來一點幫助。普仁獎有著完善的審核機制,如: 志工親自到家庭訪視、學校老師推薦⋯⋯等,這是其他獎學金所沒有的。能在這樣嚴謹篩選下, 從眾多報名者中脫穎而出,對我是一個相當大的肯定與鼓勵。或許,若沒有當年普仁獎的支持及肯定,就不會有現在的我。
很榮幸的是,我同時也獲得第一屆全國普仁獎的殊榮,當我聽到能北上前往領獎時,多麼希望母親能在我的身旁,一同與我分享這份喜悅。對於一個從小生長在臺南的小孩子而言, 臺北是遙不可及的,但靈鷲山普仁獎卻提供這個機會,能讓我們這些孩子有拓展眼界的機會。第一次坐高鐵、第一次搭捷運、第一次看花博, 甚至第一次能那麼接近只有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名人,無數的第一次,都充分地增加我的見識,也更讓我能夠朝著更高遠的目標邁進。
普仁獎的獎助學金就像是一場及時雨,在我們急得焦頭爛額時,成為我們最大的後盾。在當時這樣一筆獎學金,對我而言無比重要,不只是金錢上的援助,更是對我學業及品德最大的肯定,讓我能心無罣礙專心於學業上,並考上臺南一中,完成母親生前最後的心願。
在得獎後,再度接到靈鷲山臺南分院邀請我前去參與「薪火相傳」的活動,十分開心能有回饋的機會,來報答當年靈鷲山給予我的支持與鼓勵,也很期待能夠每年都回去服務。而今年的頒獎典禮上,更受邀上臺致詞,看著臺下的學弟妹們,我就像看到一顆顆的小太陽,溫暖著每個人的心。
普仁獎的設立,幫助了許多家庭與孩子, 而其中眾多激勵人心的故事,更值得去細細品味;身為曾經為普仁獎的得主,我期勉自己能在學習的路途上邁向另一個顛峰,更期待在未來能以大學長的身分,去鼓勵其他同學。普仁獎在人生中或許只是一個很小的部分,但希望所有獲得普仁獎的同學們,都能帶著普仁獎的肯定,繼續朝自己的目標邁進;無論在多少年後,當功成名就之時,千萬不要忘記,曾經有一個名為「普仁獎」的獎學金,對你們做出了肯定與支持。也期望大家能夠在行有餘力之時,回饋社會大眾。
老師的感言:有了這些貴人,才讓孩子能勇敢走下去。
鍾易達老師原任教高雄市樂群國小,曾是張靜慧在國小三至六年級的導師,擁有 10 多年的教職經驗,雖然已調任至其他學校,但是對於學生的關心和愛心仍不減,尤其看見靜慧這樣特殊的孩子,總是常掛念著。
剛開始擔任靜慧導師時,鍾老師覺得她是個與一般孩子無異的天真孩子,有著聰明伶俐、快人快語的個性。後來,靜慧遭逢家庭變故,與妹妹兩人被送到中途之家安置,而後又因不適應,經過鍾老師居中協調幫忙,才讓姐妹倆人暫住學校志工家裡數月。
鍾老師一直很注意這個孩子,他說,靜慧是個堅強、不善表達感情且防衛心強,在沒有任何補習的情況下,一直維持著相當好的成績。這樣一個被社會局列為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卻又聰明過人,若沒有社會幫助和鼓勵,恐怕會有偏激思想而誤入歧途,才決定推薦她參加普仁獎。他感慨的說,一個班級裡交不出雜費的貧困孩子幾乎有 1/3,雖然常有「救了這個,救不了那個」的掙扎,但是靜慧的例子太特殊了,所以決定用盡全力支持這個孩子。
在得知靜慧得獎時,鍾老師也接到陳正光校長捎來的訊息,說靜慧寫著「要感謝和敬佩的人是鍾老師」,讓他在這位從未當面說過「謝謝」的孩子身上感受到誠意,心中覺得多年的努力和熱心總算沒有白費。鍾老師也謝謝陳校長牽起了他和靜慧的緣分,更感謝陳校長能夠關心國中時期的靜慧,彌補他這個國小導師無法繼續關照的缺憾。這種種都讓鍾老師感動和感激。
鍾老師一路陪伴了靜慧 4 年,在這 4 年中, 前 2 年的靜慧是個較無法體諒別人的人,常常因為尖銳的言詞傷害了其他同學,但是,因為班上排球隊的團隊訓練加上對排球的喜愛,靜慧因而逐漸改變了言語態度,也懂得與人相處。接著遭逢家庭重大事故、中途之家這些歷練,雖重擊了靜慧,也讓她在品德與處世上起了重大的變化, 讓如今的靜慧成熟了許多。
鍾老師說,學業固然重要,但是小學的養成更要注重常規和品德,這是他在教學中,一直堅持的想法。平時他很注意孩子對師長的態度, 以及孩子之間的互動。教三、四年級時,他會以「父親」的身分訂定常規讓孩子遵守,因為這階段的孩子較聽話。但是到了五、六年級時,他會 以「朋友」的身分來和孩子協商,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接受規定,因為這階段的孩子比較自我、叛逆。他說,教孩子必須融入他們的生活,例如: 玩電動、迷偶像等等。多聊多聽,讓孩子覺得你 了解他,進而適時導正他們的觀念,所以他常和孩子私下聊天,藉此觀察他們。
鍾老師說,靜慧有三點讓自己感動的地方: 第一,雖然環境這樣艱困,還是努力而堅強;第二,在排球隊中的拚勁讓人敬佩;第三,聽到靜慧在得獎後表達「要感謝鍾老師」的話,心中激動、感動不已。
對於靜慧能獲得普仁獎,鍾老師相當感謝靈鷲山給予機會,也感謝靈鷲山志工一直都在關心靜慧一家人;另外,沒有陳正光校長的牽引, 就沒有辦法成就這份福緣,所以再次感謝陳校長的幫忙;最後也相當感謝當時在靜慧媽媽精神狀況很差時,從中幫忙他與靜慧媽媽溝通的志工媽媽們。因為有了這些貴人,才讓靜慧能勇敢走下去。
一直以來,鍾老師總是教育孩子們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樂觀進取,永不放棄」,也就是對自己嚴格,對別人寬恕,不畏環境惡劣與挫敗,保持樂觀態度,積極向上,絕不輕言放棄,堅持下去,這也是鍾老師送給每位即將踏入另一個環境的畢業生的話,希望這些話能陪伴他們繼續自己的人生。
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最後,我們來讀讀擔任評審的宋具芳老師的感言:
普仁獎決審的前一天,臨時受邀擔任評審, 很感謝賴郁芬師姊心裡只有我,在一位評審臨時出缺的當口立即冒出了「具芳」的身影,我們是一對雙冬姊妹花。她說不要有壓力,明日會有人一一解說每位選拔者的事蹟的,但那晚其實是虛耗了黃金時間,所以心虛地在睡前看了一下每位同學的紀錄報告。
每位被評選出來的同學都有讓人疼愛的乖巧和懂事的表現,也都有讓人掬淚的家境狀況, 看著一本一本的報告,我心裡想都這樣優秀了, 還要再篩選嗎?要我剔除哪一個都下不了手,報告裡的每位小朋友都這麼值得被鼓勵被嘉獎!
我唸小學的時候,有一本《生活與倫理》課本,課本每雙頁的邊頁都會有一列格言,我最記得的一條是「不記人怨恨」,大概是因為小女生很容昜起口角,每次和同伴說著說著起了爭執,就來一句「我再也不要理你了」,因此對這特別有感。四、五年級的時候大發決心要做個品德兼優的女生,有一天對著媽媽設列的菩薩像合十立願說:「我一定不再跟人家吵架, 要做個好品德的女孩,若是沒做到,就罰我變成醜八怪」,從此,我若忍不住跟人吵了架後, 就很擔心地去照鏡子看自己是不是變醜了,後來很後悔地對菩薩耍賴說這條不算!
聖經裡面有句話說:「立志行善由得我, 行出來由不得我」,同學們,要做個品格好的人不是那麼容易啊,但是你們在這麼多困難的環境裡成長,能夠品學兼優真不簡單,有些還甚至幫忙照顧家務,看了真讓人感心,更打心裡佩服!
你們雖是孩子,但你們的表現也讓我這做父母的看到孩子的潛力,和再一次學習到,優秀的學業成績不是唯一的追求,讓孩子懂得體貼和學會關懷更是重要。
同時,在這裡也要讚美那些參與家訪的志工們,感佩你們的愛心,在全國各地,不厭其煩地一家家探訪,並逐一篩選出名額內的同學, 相信這過程經常有很難取捨的心懷吧。也許褒揚這些懂事乖巧的孩子,讓他們願意成為好模範, 成為更多人效法的榜樣,也是讓你們一直願意無求付出的動機吧。
有句話說「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同樣的,一件善事的成就一樣需要各方的助緣才能成就,就如聖經裡常說的「萬事互相效力, 叫愛神(就是中國人說的敬天)的人得益處」, 相信所有參與普仁獎這件事的人,包括評審都得了益處!所以在這事上我們要謝謝老天的成全, 謝謝大家盡上個人一份力,謝謝自己願意變得更好。
最後以瞎子背瘸子的圖說明:每個人都不完全,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優勢或天賦,但可以透過合作完成一件事,因此最後給自己也給大家一句勉勵的話:「在我們的生活裡和你互動的人 相互扶持,同舟共濟,彼此才有美好的生活」, 謝謝大家給我機會表達。
出處: 有緣人月刊287期
Views: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