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撰文.呂松庭 插畫.黃靄琳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金剛經》

做個願意幫忙的人

慧禮法師在非洲弘法 20 年,他創辦的阿彌陀佛關懷協會將佛法帶入黑色大陸,救助當地困苦無依的孤兒,他們目睹瘧疾和病苦,但也靠著教育,給非洲的孤兒一線未來希望。

由靈鷲山發起的普仁獎,不是將獎金直接頒給清寒困厄的學生,也沒有錦上添花。每年, 普仁獎都要經過冗長嚴謹的選拔程序,讓得獎的學生感覺,他們在困苦環境中仍願向上的精神是被看見的,世人表揚的是他們的品格。

其實,無論是非洲大陸的救濟,還是臺灣的普仁獎,心願都是一樣的:回到教育,給孩子教育的機會比起直接的救濟,更能窺見未來的希望。在佛法裡,這就是「幫因」和「幫果」的差別。幫因就是扶植、滋養和創造,讓孩子在 教育裡找到創造生命的原動力,有了善因,在自己的未來藍圖裡創出善果。

像是慧禮法師或普仁獎的創辦者,都是做慈善的人,有人就問,慈善是不是也是一種身心靈的修行呢?

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但不如就回到佛陀身上來找答案吧。試想悉達多走在印度的土地上,見到那麼多為生老病死所困縛的人,他會心念一動,然後說:「這不關我的事,我還是返回園裡修行」嗎?

入自己的禪定,卻不顧外頭的流離和顛沛? 還是,願意奉獻自己的修行時間,伸出手來幫忙?我們常鼓勵世人,有時間就出來當志工,做一個慈善的人,畢竟,「慈善」就是無時無地的修行,把自己的心調頻常住在慈念裡。

在大乘佛教,世人熟知的「普賢十大行願」有「廣修供養」和「恆順眾生」這兩項。讓你的意永遠為慈心引導;讓你的身切自參與;讓你的口傳達對苦難的關懷,見苦知福,這就是永恆的修行,如果你忘記了,請永遠記得:是的, 你願意幫忙。

在金剛乘,且引用益西彭措堪布的話語:

「《隨念三寶經》說,『佛陀是諸有情師,諸菩薩父,眾聖者王,往涅槃域者之商主。』活生生的有情,是一刻不息地在幫助、救度者,天下一 切需要幫助、救度的人。」

透過教育,我們願意幫助孩子,無論是非洲的孤兒還是臺灣的清寒好學生,也希望透過教育,讓孩子們將來也成為願意幫助人的一代。

但也請記住,佛陀在《金剛經》所開示的「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觸味法布施」,「如是布施,不住於相。」慈善的布施並不是給與,給與就會執著於一個對象,我們願意幫忙和付出, 但我們也無須執著於自己的行為。我的幫忙是如此的心甘情願,沒有一點求回報的念頭,「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

請做個願意幫忙的人。

一汪泉水灌溉善種子

靈鷲山普仁獎的設立,秉持著靈鷲山創辦人心道法師尊重、包容、博愛的精神與生命教育的理念,體認「心貧窮」乃是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故設立以「獎勵品德」為選拔標準的普仁獎,希望促進社會大眾重視品德養成。

心道法師開示:「要用關心、愛心、慈悲心來服務社會。」普仁獎就像一汪泉水,灌溉著每一個「品德」的善種子,希望他們能夠在求學以及未來的路上,有菩薩願力的護持,讓善種子更加茁壯發揚。

在高雄,有位 11、12 歲的鄭小妹,和祖父母住在一坪大的房子,祖父母的生活起居都是由她一手照顧,小小年紀的她,還會幫祖母打胰島素。這個小朋友,被家扶中心選為「自強兒童」。長久以來,靈鷲山的普仁獎就在推崇這樣的精神,所以讀到這則新聞,更讓我們感覺到共鳴和一股暖流,這個社會上,處處有慈悲,也處處有 愛。

你怎樣看待這則新聞呢,或許有人告訴你, 要學習小女生獨立不懈的精神;也許也有人會說,這個小女生好可憐,需要社會的關懷和救濟。這些觀點都對啦,然而,你怎樣看待「自強」的意思呢?「自強」前面往往連接著「自立」,「自立」有著「跌倒了,就自己站起來」這樣的含意,「自強」卻比這層意涵還崇高一些,就像

一個自己就會發光的照明體一樣,靠著自己的力量,就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別人。

中國的古老經典《易經》裡有句很常被引用的話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古代有智慧的人看見天空上眾星運轉,從不輟退, 就聯想到人也要效法著這樣的精神,天空和人的規律是相通的,都要一直不停的運行下去。

所以,看到那位鄭小妹妹的故事,不要想著她好可憐而已,想想看,如果是你生活在那樣的處境裡,你可以自強不息地,用微笑迎接每日的太陽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自強的表現方式,譬如每天早上都起來做運動,沒有一天鬆懈,或是發願要背好英文單字,然後真的就這樣做下去。雖然,你不一定要住在一坪的房子裡,但請你往後在心中,謹記著這位「自強兒童」的典範。

出處: 有緣人月刊287期

Views: 18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