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呂松庭
台灣的電視綜藝節目不太吸引我,我唯一會看得下去的,是一個歌手選歌唱的節目,唱到正高興,歌詞會消失,要歌手完全唱對每個字,就能過關。
讓我看下去的原因,並不是那些歌手的唱歌,反而是製作單位會為每個上節目的人,根據他們的經歷和生命史製作題目,譬如,如果題目是「七十年代台語純情歌曲」、「群星會時代歌曲」或「很會跳舞的女歌手唱的歌」,肯定跟答題的歌手有所關聯。
歌和人的聯繫,絕對不是大明星們的特權,每個人都會有的,也應該有的。有一回,有位女歌星選了和她傳出心結的女歌手的作品,主持人從旁搧風點火,這位女歌手聳聳肩說,「為什麼不能唱她的歌,我們又沒有仇。」就這樣在一條歌裡達成和解。我心裡閃過這樣的畫面,如果在家裡有兩姊妹為什麼事情吵到彼此不講話,那麼,唱出對方喜歡,或一聽就知道可代表對方的歌,當然也是善意和解的表達方式。
螢光幕下,我偶而會想,如果我去上這個節目,─不過,機率低到實在不可能就是啦─製作單位會準備那些歌曲來考我?我把自己從青少年恭逢民歌時代到現在會唱的幾條歌翻出來,大概一個手掌就數得完。但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一頁關於歌的歷史,在KTV成為家庭、同學、同事一起去飆歌的共同回憶後,某些歌又跟我們的某些重要生命事件緊密關聯著。生命裡,某些我們喜歡的歌,也曾幫我們度過情緒難關的修練。有些歌的歌詞本身就具有相當的療癒效果或能激勵困頓的人心,但是,曾在我們生命當頭扮演過一角的那些歌,更能讓我們珍惜。
心理學家早就發現了音樂對安撫情緒的作用,現在每個兒童牙科門診一定都有好聽的音樂,壓過牙鑽的聲響。但是,有歌詞的曲子多半更有用。我這個年歲的人,應該都熟悉一首「惡水上大橋」(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我發現當我進入歌詞所說的「疲憊、自覺渺小、眼淚在眼眶裡轉」時,輕輕哼起這首歌,會讓我覺得好過一點,至少,當你知道那個寫歌詞的人講出了你的狀態時,就已不再是孤單的了。
每個世代的人,自有他們的歌曲相應,強求也求不來的。那天我問了二十歲尾巴、三十歲出頭的人,有那些療癒的歌曲時,有人推薦我聽酷玩(coldplay)樂團,如「我們共同對抗世界」、「每滴眼淚都是道瀑布」皆屬於後搖滾團塊的安眠曲。我不由得想說,就算不同年紀的人聽的歌曲類別不同,在歌中尋找慰藉的心,卻可緊緊無縫接軌。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