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當 CPWR 遇上心道法師的人生大願

撰文.王珍瑜

1893 年,全世界首次的世界宗教大會在美國芝加哥舉辦,當時有 19 位婦女代表發言,被視為是史無前例。

但是,時代和宗教一直與時俱進,到了 2015 年第六屆世界宗教大會,就有六成的女性參與, 七成活動由女性帶領祈福,同時將關懷全球女性的處境,當作本會的議題。期間,靈鷲山教團在心道法師的帶領下,為世界宗教大會的未來性關懷,提供了最好的典範。

那一年,在美國鹽湖城,閉幕時,大會主席穆賈希德(Mr. Mujahid)呼籲所有與會者回到自己的國家後,落實過簡單生活、減少消費等三 件事。晚會,世界宗教博物館團隊以「劍鼓禪心」贏得所有人的讚嘆。節目由曾獲得葛萊美獎的歌手央金拉姆揭開序幕,緊接著由曾獲世界盃劍術冠軍──來自南臺灣的謝志威,以及靈鷲山馬來西亞青年團表演結合頌缽、劍術與禪鼓的演出, 其震撼效果引來如雷掌聲。

當年,心道法師主導了兩場以「找回心中的地球家」為題的回佛對話論壇。這是法師自 2002 年召開第 1 場回佛對談以來的第 14 場跨宗教回佛活動。

心道法師先解釋現代人為何需要禪修、禪修的觀念和方法,重點就是要將不安定的心帶回原點,此後親自教授禪修步驟。有大師在場,在場 多為西方人的年輕人紛紛提出禪修的應用問題, 讓大師一一解答。

第一個大願──宗教對話推動和平

那天,全場靜心聆聽心道法師的致詞,他告訴世人:「和平是重要的當代課題。」

心道法師說:「如何轉化衝突是我們一直很關心的問題,最近在歐洲發生的難民問題也讓我很心痛,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擁有和諧的生命, 不要因為戰爭或衝突而流離失所。多年來,我透過禪修教學、宗教對話與合作,來推動和平。希 望我們今天能夠一起來找到有效的方法,使世界和諧。」

「從小,我就出生在充滿戰亂的緬甸北方村莊。童年時,也加入過軍隊,一直很能體會戰爭 所帶來的慘痛。雖然戰亂的記憶一直留在我的心裡,但也記得在緬甸,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間總 是保持和諧共生,那個畫面非常美好,是生命和平的面貌。如果戰爭為我們帶來傷痛,我們就要積極尋找方法,獲得真正的和平與和諧。」

「當我來到臺灣,做了佛教的和尚,一直感受到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慈悲精神,這就是我依止的力量,不斷地持續到今天。衝突與戰爭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失去了心中的慈悲。利益衝突和自我主張,造成嚴重的對立。如果能夠體認『相依相存的慈悲』這份力量,就會引導我們尋找方法來發現多元共生的本質。」

「禪修,是培養慈悲的最好方法。過去我在黑暗的山洞裡閉關時,雖然山洞裡只有我一個人, 但是在禪的世界裡,整個世界都平靜無爭,跟我的心融在一起。這就是慈悲心,也是每一個宗教裡都有的愛心。」

「當我們透過禪修,讓心安靜下來,就會有慈悲和愛心,這份慈悲,會變成種子,來轉變、療癒我們內在的不安,更會讓我們積極來關懷每一個生命,引導世界從衝突對立走向和諧共生。」

「生命就是和諧、安定的,是衝突破壞了原本的和諧。『生命共生和平』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推動這個觀念,我們從 1994 年起,開始到世界各地做宗教交流,希望與各宗教的朋友建立友誼的橋樑,共同用愛與慈悲來關懷我們的世界。」

「我們到過俄羅斯,拜訪東正教、薩滿教和藏傳佛教,商討如何連結彼此,一起推動愛與和平;我們也前往過以色列,感受了這片土地的神聖與傷痕。我們與許多猶太教、伊斯蘭教的朋友成為夥伴,承諾共同創造和諧的地球家。宗教講的就是愛,就是慈悲。在九一一事件發生的前一年,我們也曾與不同宗教的朋友,在聯合國和平高峰會為和平祈禱,希望用愛與慈悲引導和平的未來。和平之路,就是友誼與夥伴之路。如果我們能一同從『心』做起,就能創造生命的安定, 帶動世界走向和平。」

第二個大願──生命和平大學

當天,心道法師說,宗教之間的合作是力量 很大的,我們可以一起為世界和平與宗教和諧祈福;我們也可以在世界發生災難時,一起合作來 做實質的幫助。世界是一個多元共生、相依相存 的生命共同體,這種生命和平、地球平安的工作, 只要我們隨時去做,就一定會產生正面的效果。

「目前,在緬甸北方臘戌地區,我們也正在開始推動一個『和諧共生』的『生命和平教育』基地。陸續會建設孤兒沙彌學院、國際禪修中心、 慈善醫療和有機生態農場,希望把生命和平的想法,落實在教育紮根上。」

「讓我們一起為療癒戰爭、仇恨和暴力的傷 痕來努力,共同認知相依相存的生命共同體,找回我們愛與和平的地球家。」

第三個大願──愛與和平地球家

自 2001 年塔利班摧毀巴米揚大佛,以及紐約世貿中心遭恐怖攻擊後,全球開始思考西方文化和伊斯蘭之間的文明衝突問題。心道法師擔憂情況惡化,提出了佛教可作為第三方,擔任化解雙方衝突的調解者。回佛對談自此開始,至今他所創設的非政府組織「愛與和平地球家」已在 11個國家舉辦了 15 場對談,包括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

那次回佛對談以「療癒戰爭、仇恨與暴力的傷痕」及「找回地球神聖性」為題,邀集多位長期投入跨信仰工作的穆斯林牧師、學者和組織創辦人與其他宗教學者分享他們在工作上的努力與經驗。

心道法師在對談中特別延續禪修的能量和重要性,指出當我們的心完全安靜下來,打開心房彼此聆聽,就會發現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當我們的心彼此產生連結,就會開始尋找方法,在多元性中創造相依相存與和諧共生。」心道法師並強調,只要大家伸出雙手彼此合作, 宗教對世界的和平具有強大的力量。

另一位哈佛神學院畢業的女性伊斯蘭學者則以她個人的親身經歷,描述和埃及基督徒室友間由疏離冷漠到結成莫逆的過程,表示:「宗教和諧之旅漫長而辛苦,卻絕對可能。」她也因此長期投入「如何在多元化社會中共存」的問題,進而嘗試提出解決之道。

當年,與談期間亦有其他學者也指出,和諧共生其實不僅止於人與人之間,還包括人與環境、大自然和其他生物的關係,故其重要性是不言可喻,更是值得更深入參與努力的。

第四個大願──跨宗教人才培力

世界宗教大會的全球性關懷和靈性的活動, 當然並不會畫下句點,這也是這幾年致力參加全球性宗教活動的心道法師,在 70 歲壽誕過後所要致力達成的人生大願。

2018 年世界宗教大會涵蓋的跨宗教人才培育議題:

一,為多元宗教的世界培育宗教領袖。

二,世界宗教大使計畫。

三,青年世代行動工作培力。

四,婦女任務培力。

五,原住民任務培力。

希臘神話裡,普羅米修司將天堂的火種帶到人間,為世界帶來光明與溫暖,自己卻因此受到天神宙斯的懲罰,每天忍受隼鷹攻擊的痛苦,日復一日,因此被人類奉為先知。作為一個先知先行者,走過的路必然寂寞,經歷重重考驗,反其 道而行的心道法師,卻寧把正信和修行的智慧傳遞給人們,縱然遇到橫逆也不退縮,不但是學識上的先知者,也是德行上的先行者。

為了永續生存,心道法師觀察發現各地原住民族與土地的連結強烈,他們與大自然間和平相處的關係,值得環境日漸劣化的現代社會借鏡, 只是原住民低度開發、尊重祖靈與土地的傳統讓他們常處於經濟競爭的弱勢,多個原住民族甚至面臨消失的困境,讓心道法師深感可惜,希望促成佛教與原住民智慧的對話與交流,讓原住民族對生態倫理與心靈意識的智慧,填補佛教教義對於環境生態保護議題的不足。

回首來時路,心道法師把眼光放向更遠處, 歷經烽火洗禮的他知道,許多爭端戰火都源於「歧見」,包括種族的、經濟的,還有,最多的是宗 教的,如果不設法消弭,人類將沒有未來可言, 因此他首開風氣之先,主張宗教間應該共同生存、共同努力,「培養多元共生、相依共存的生命力」,走訪天主教教宗與教廷、伊斯蘭教聖地宗長、推動跨宗教的交流與對話,並建立全球首座「世界宗教博物館」,讓各宗教攜手共創愛與和平的地球家園。

經歷顛沛流離的前半生,心道法師比任何人都深刻體認「和平」對人類、對世界的重要,沒有和平,哪來的平安?哪來的修行?沒有修行, 如何提升人類的思想素質?如何避免戰火蔓延? 基於這個系統性的思考,心道法師特別選在出生地緬甸做為起點,推動「生命和平大學計畫」, 號召大眾共同參加「愛地球、愛和平」的跨宗教、跨種族的和平工作,將世界各地信眾與非政府組織提供的資源,挹注在當地的醫療教育的援助上, 讓這些需要幫助的民眾得到基本的幫助,在得到溫飽平安之餘,進而營造和平、對等的社會。

除了在國際上為宗教、種族、婦女議題奔走, 心道法師也不時回過頭來關照臺灣社會,特別是在分工精細的現時社會,民眾生活的壓力極大, 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法師又推動「一分鐘寧靜運 動」,不分宗教的教導眾生:越是面臨壓力,越要冷靜以對,利用呼吸、觀想這些基本的修習功 課,保持自身心靈的平衡,輔以各界名人紛紛襄 贊法師,分享個人經驗,引導民眾如何利用短暫 的時間沈澱情緒,收斂心神,達到心情寧靜的境 界,既增進了自己又可以促進社會和平風氣,自 利利人。

貢獻自己全部身心靈給眾生的心道法師,卻全心全意教育信眾,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自己「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的決心與行動,接觸正確的佛法,學習修行的道理,然後推己及人, 就像水中的漣漪一樣,一圈圈的擴散出去,依循佛陀的教義,衍生出一個個「善的循環」。

從孑然一身到成為叢林宗長,心道法師一如帶給人們光明與溫暖的普羅米修司,日復一日的教示大眾以佛陀的智慧,傳道的腳步也從不停歇, 從臺灣、東南亞到世界各地,幾乎是「無處不道場」,年屆七旬的法師,並不以此為滿足,仍時常勉勵信眾要警惕修行,反觀自照,心中掛念著 還能怎麼做,才能將佛法的利益傳送給更多人。

出處: 有緣人月刊263期

 

附錄一、CPWR 歷史介紹

■ 1893 年

在芝加哥召開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跨宗教會議,後因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停辦。

■ 1993 年

整整 100 年後,CPWR 在原地舉行了第二次宗教大會, 有近 3,000 人參加。

■ 1999 年

在南非政府支持下,於開普敦舉辦第三次大會,吸引8,000 人與會。達賴喇嘛、曼德拉等貴賓應邀出席。孔漢思博士於此提出「全球倫理」。

■ 2004 年

第四次大會在西班牙政府支持下,於巴塞隆納擴大舉行。與會人數維持在 8,000 多人。為期半年的文化藝術表演及展覽,帶來百萬人潮。

■ 2009 年

第五次大會在 12 月於澳洲墨爾本舉行,同樣為結合宗教、文化與藝術的盛會,澳洲政府將其視為國家大事。重量級貴賓除國家元首,還包括有達賴喇嘛。

■ 2015 年

第六次大會在 10 月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舉行。20 多年後再次回到美國本土,大會及美國政府高度重視, 來自 80 個國家、50 種信仰、上萬人次出席參與盛會。

■ 2018 年

今年 11 月,加拿大成為第七屆的主辦單位,屆時將展出 500 多個節目和活動。

 

Visits: 3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