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在觀音論壇的絮語

撰文.顏靜

在福城,在第七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抬頭,是心道法師和講者的言語流動,閉目,低頭沉思話語裡的訊息,便感覺到觀音的氣息,觀音的靈神,也在會場諦觀、聞其音聲,在身旁脈動、在無微不至的庇佑。

觀音,在中秋時節如一輪明月照映,千江有水,萬里無雲,秋是人間的時節。

當講者提到觀音信仰和法門甚至媽祖和觀音,是信眾處處祈求的最慈悲的底蘊。

當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會長陳國寧說,大陸將觀音文化提送為無形文化資產,他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無形機緣。

如果,台灣也將觀音文化提送為無形文化資產,確實能反映出觀音在台灣人心目中的地位。觀音信仰是台灣人心靈重要的依靠,當我們為了煩惱念著菩薩的名號,念普門品迴向給病中的親友。來到靈鷲山朝拜多羅觀音,每年的大悲閉關和大悲行腳,就要我們做觀音菩薩的化身,散播慈悲和愛。觀音節、觀音論壇、觀音道場,將台灣圍繞結界成福地。

當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闞正宗說到台灣觀音和媽祖信仰並存的關係,有太多記憶浮顯,雨中的媽祖遶境,那年靈鷲山為觀音而跑的活動,或是參加過的大悲行腳。

當恆傳法師提起靈鷲山觀音法門和大悲行腳,彷彿行路人仍在路上,在鄉間在城市在山水間,一心不亂的行動的觀音法門。於是將「悲心轉念、地球平安」無私的精神,散播給這小小多山、多災多難的島嶼。一個數百年來殖民、遷徙和大動亂的島嶼,讓台灣成為多種信仰融合的華藏海了。

法師說,就是從個人發心及修持為基礎,透過區會講堂定期舉辦共修活動鞏固道心,到每年一次參與大悲咒修持的最高殿堂-大悲閉關中閉關精進,一步步精進自我修持能力;並透過每年一次的「大悲行腳」活動,移動、精進。

大悲水堂,提供個人在家持誦大悲咒的線上平台,透過每天十遍大悲咒的回報,養成每日修持大悲咒的習慣,也為精進修持大悲咒奠定良好的基礎。每日回報的大悲咒遍數,也統一由各區會存放在大悲銀行,做為日後區各種公益祈福消災之用。

大悲行腳,則邊走著邊誦大悲咒,眾人是移動的福報,是一種愛台灣,也愛地球的機緣。

恆傳法師也從靈鷲山的觀音信仰談起,闡述心道法師的觀音傳承,介紹靈鷲山多處觀音菩薩聖像,如何以閉關實踐觀音法門等。他強調,靈鷲山的觀音法門不是「單一的法門」,而是涵蓋特咒、修心、觀照、發願與行動的生命實踐;把觀音的「大慈悲心」變成每個人生命的DNA,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聞聲救苦的大悲行者

法師提起,觀音法門主要指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強調透過觀想、稱名、持咒來度化眾生,與藏傳佛教的噶陀派雖無直接關係,噶陀派是一個寧瑪派(紅教)的傳承,而觀音法門是涵蓋範圍廣泛的佛教修行方式,但是在藏傳佛教中,噶陀派也傳承有觀音相關的教法,但其教法是從廣泛的藏傳佛教觀音信仰中發展而來。

在台灣信仰融合、並存、交流、碰撞的演變過程,一個新型的觀音的文化已蔚為島嶼信仰的特色,她維持著傳統的修行法門,卻又呼應著時代的變化和需求。始終,讓觀音這樣的古神跟上時代,維持著信仰的多元化和熱度,觀音論壇講述著這樣的流變,在觀音論壇上,領會媽祖和觀音、一貫道和觀音、天主教的聖母和觀音、日本的神道教的辯才天和觀音、龍山寺裡的觀音、西方三聖的觀音、藏傳佛教的度母和觀音。觀音論壇帶領我們,一一的比較、詮釋。

轉眼也是深深的秋意了。

繼續呼喊著觀音的名字。我們的心一樣的熱著。這是在觀音論壇的絮語。

Views: 64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