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故鄉豐富之旅

文/呂政達 圖/陳佳蕙

大學畢業,俊義面臨要回故鄉白河,還是留在台北發展的選擇題。回到故鄉,俊義應該會接下農產品的家業,他的心中似乎等待著某種啟發。

在選擇的關鍵時候,俊義去看了電影《豐富之旅》,一部關於老媽媽華特回到童年故鄉豐富鎮的故事。回來後,俊義問我:「人老了,就真的會想回到故鄉嗎?」這句話,我到現在才逐漸體會。

後來,俊義真的回去白河一陣子,是否真的受到一部電影的影響,我一直沒有機會再問。

我們那個時代,很多人選擇留在台北,台北就業機會多,找到了工作,租個房子,認識了男女朋友,就順理成章地過著。但就像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說,童年故鄉塑造人一生的性格。故鄉,特別是那個我們小時住過、熟悉的故鄉風景,隱隱地變成一個龐大呼喚。

電影中,華特太太對於家鄉的莫名迷戀,其實是想要擺脫現實的不如意,想找回過去種種的美好。

華特太太口口聲聲說著在死前一定要見到家鄉一面,過去就像是瀰漫在生活中的靈魂,在潛意識中滲透進去。

但童年故鄉實在是非常個人化的記憶。30年前俊義遷居泰國,就在那裡住了下來,以後他兒女的童年故鄉是清邁,不再是白河。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忘不了他童年在台南和父母逛夜市的回憶,但他的一雙兒女對台南,應該不會有如此醇厚的依戀。我羨慕那些一輩子待在一個地方、住在同一條街、同一個小鎮的人們,不像我們北漂族,在長久的遷移後,懷抱故鄉漸去漸遠的記憶。一棟建築物、一個地景失去後,也在下一代的記憶中抹去,這是無情的現實。

童年故鄉,你要回去嗎?電影中老太太過去所居住的豐富鎮,經由歲月洗禮,豐富的作物收成已不復存在,眼前是荒廢的草地和樹林,豐富鎮已不再豐富。豐富,就藏在我們的心底。

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句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就像我一直想回去以前念的國小,找那個說我將來沒有前途的老師,一直想著,我不時縈繞這個念頭。現在,算算歲數,老師應該走了。跟我擁有一樣念頭的人,就放下吧,回憶傷害的只是你自己。但是,哪個人不是千瘡百孔的,就想回到故鄉。

Views: 3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