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觀音生態學:慈悲、智慧的交融

撰文.曹郁美

一般人談到觀音菩薩,焦點總在祂的「救度眾生」上,卻忽略了祂的「智慧」。

慈悲與智慧兼具,共構成我們地球欠缺的靈性,這就是我所謂的「觀音生態學」。

「生態學」的定義極廣,簡單地說即是「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那麼觀音與生物、環境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我認為就是般若、空性。般若與空性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卻可以指導我們心靈,發為具體行動。以下分為二點敘述:

一、「色空不二」的生態心靈

觀音經典甚多,《心經》極富盛名,我最注意的一句話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身為菩薩要戒定慧均等,當祂進入「深般若(即甚深禪定)」時,培養了自我觀照能力,般若智慧自然生起而達到「五蘊皆空」的境界。若是耽溺在定境中豈不如同二乘人一般、無視於眾生的存在?接著必須「從空出假」、「嚴土熟生」,面對現實生態環境。

這個環境裡有山川大地的凹凸起伏,有眾生的貧富貴賤快樂痛苦,身為菩薩統統要接收過來。

在理論上這是「色空不二」,在行動上這是「大小均等」,最後做到「無智亦無得、依無所得故」。「色」是菩薩對眾生的關懷與付出,「空」是菩薩的本來面目…(全文請參閱第340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0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