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有情農場有晴天

撰文.劉湘吟 圖片提供.弄曼農場

訪常樂法師談弄曼農場

相信許多靈鷲人早就聽說過弄曼農場了,但它的來龍去脈、現況和未來展望是如何呢?

今年(2019)一月,在緬北臘戌弄曼農場請常樂法師娓娓道來︰「其實早在(心道)師父2005 年進來緬北臘戌的時候就開始進行了。當時請了一位緬甸籍的老經理來經營農場,從一片荒地開始,不使用農藥、化肥,老經理對農場的 經營方式是比較放任自然的,作物和野草一起生長,非常原生態。」

緣起︰愛地球•愛和平

心道師父為什麼會想在這裡做一個農場?

「師父在 20 多年前就看到了地球的危機、全體人類共同的挑戰。工業革命之後,人的物欲不斷增長,地球資源大量被開採、消耗。原本大自然有它的平衡機制,但隨著自然環境的破壞、失衡,人類離自然愈來愈遠,漸漸地這些大地的智慧都被遺忘了。這幾十年來農業也遭遇浩劫︰為了應付人類不斷飆漲的物欲和浪費、為了速成牟利,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傷害土地、傷害人類和萬物。土地酸化了,土壤被破壞了, 土壤裡的毒性幾十年也無法消除。」

農場周遭附近農民種了很多玉米,「因為有人收購,所以農民就種。玉米是淺根短期作物,會讓土地愈種愈貧瘠,3 年之後就要把土刨去一層,對於山坡林地的水土保持相當不利,而且還使用大量農藥⋯⋯,由於貧窮和農業知識的缺乏,這裡的農民很難有別的選擇,就這樣造成了土地永久性的傷害,很令人痛心。」

「這裡是師父的故鄉,一切看在師父眼裡, 他的心比我們更沉重、更痛。他深知如果再不好好善待地球,有一天它會失控反撲,受害的是全體人類。」「師父很心急,從 20 多年前他就開始努力奔走、大聲疾呼,利用所有可能的機會, 盡他一切所能做的,想讓大家一起行動起來『愛地球、愛和平』。」

「以佛法來說,人的正報是我們的色身, 依報是什麼?就是我們生存的空間,這個地球。當我們的依報完全被破壞時,我們的正報(色身)也將不復存在。地球好不好,真的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無法不去重視。」

營造生態平衡的園區

弄曼農場在地形上是雲貴高原的延伸,所以很多是喀斯特(石灰岩)地形,不利於種植,「養土」是第一步基礎工程,「我們引進臺灣新的微生物菌肥技術,2019 至 2021 這 3 年,是養土非常重要的 3 年。」基礎非要重要,不是一蹴可幾的,需要時間去養成,「基礎打好了,以後就事半功倍。」就像人如果腸胃不好要吃益生菌,「微生物菌肥」就是土壤的益生菌,一般稱為「腐熟菌/劑」,不但能增強土壤對於病菌的免疫力,也有助於減低蟲害,並增加土壤的厚度和透氣性。土壤的免疫力增強了,也會啟動作物的免疫力。基礎打好之後,「我想,營造一個生態平衡的園區是最重要的。」

常樂法師記得 2005 年溫哥華的一樁新聞︰加拿大人為了保護麋鹿,把麋鹿用圍籬圍起來, 讓猛獸無法侵害牠們。沒想到那一年麋鹿卻莫名地大量死亡——「這就是大自然的平衡哲學。當外部威脅消失,生物族群自然會啟動內部的自我保護力,去平衡族群的數量。人為的干預往往是自作聰明、自以為是。」當然,人造的圍籬不到一年就拆了。

大自然自有精妙的平衡之道,只要保持生態平衡,就不需要用什麼化肥、農藥,只有生態 平衡被破壞了,才會用這些後患無窮的爛招。

「另外,水土保持也是我們所重視的。」只要是山坡地,一定會種根深抓地、保護土壤的作物;「還有水源、灌溉和排水,這些基礎條件都是這 3 年要先做好的。這些前期工程是比較費力、似乎看不出什麼成績的,但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這些基礎工程不先做好,耕種再多作物都只是表面的繁榮,雨季時大雨一來就把土壤、作物都沖刷走了。」

疼惜農民,心懷感恩

當弄曼農場成為一個生態平衡的園區之後,「就可以此為基地,向外傳送經驗,逐漸影響周遭地區,讓『愛地球、愛和平』成為更多人的共識和行動。」

幫助當地的貧苦百姓一直是心道師父的心願,「未來也希望能協助當地農民升級目前的技術、提升附加經濟價值。」常樂法師說︰「像緬甸有很好的咖啡,但沒有烘焙技術,所以只賣原料,很可惜。」逐步引進臺灣優良的農產品加工技術、改善此地農民的生活,也是未來目標。

與弄曼農場為伍的這兩年來,常樂法師有一個很深的感觸︰「我們吃到好吃的、對身體有益的食物,真的要心存感恩,因為農夫很辛苦。 農民是最弱勢的,看天吃飯,面朝黃土背朝天⋯⋯,時代一直在進步,現在的農業和古早不一樣了,如果沒有人從旁輔導、協助,他們只有自 己茫然摸索,摸到對的就好,摸到錯的就一直錯下去,不僅傷害土地和所有生物,也讓後代子孫蒙受重大危機。」

「先知都是孤獨的。我常常覺得師父內心是很孤獨的,很多事情他看在眼裡,只能心疼。他 一直在賣命地做。」在師父的生命裡,「只要是好的事、對的事,他從來沒有『退』這個字。」早年師父是「自轉」,經過這些年,慢慢帶起了「公轉」,「在大多數人的眼光還看不到這麼長遠時,師父默默努力、不斷地呼籲。我們算是比 較早就跟著師父的弟子,他帶我們也帶得很辛苦, 因為師父不喜歡用強勢、高壓的方式,他就在旁邊等待,等你明白、願意去做的那一天。」

出處: 有緣人月刊268期

Views: 75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