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你不醒,他願意等你

撰文.顏靜

很喜歡某法師這段在釋迦牟尼成佛日,遇見心道法師所留下的記載,很想和大家來分享。

某法師寫到,那天晚課前在大殿遇到師父,釋迦牟尼佛成道日,師父來禮佛。

這時侍者法師就提醒大家,今日佳節大家也應頂禮師父三拜

此時師父正好拜完起身說道: 「禮佛就好! 禮佛拜佛! 不要讓我煩惱~」

作為弟子,某法師分享心得:

證悟的上師不需要你的恭敬禮拜和供養,但是你若能真實面對自己、真實修行,你就做了最大的恭敬和供養。

上師不會有凡人的煩惱,上師會有的煩惱就是學生一直往輪迴跳。

上師身為督促者、或者一位照亮暗處的人,他總是能有意無意給予最重要的敲叩。然後,就看你要不要醒。你不醒,他還是願意等你….

某法師的感想,讓我想起《華嚴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和眾生的不同,只在於心的迷悟之間。一念不覺就是凡夫,一念覺悟就是諸佛,所以說「迷即眾生,悟即佛」。

六祖大師和法海禪師談論「即心即佛」的問題,其實「佛就是心,心就是佛」。

記星雲大師寫過,拜佛要拜的與佛共存:拜佛,拜什麼佛呢?拜本心的佛。拜佛要把自己內在的佛性拜出來,才能昇華心靈;拜佛要將佛祖拜到心中,才能與佛交流。禮拜雖是拜在地上,但是人格尊嚴從此更昇華。心中有佛,眼睛所見、耳所聽聞都是佛法;心中有佛,行住坐臥都能如佛的莊嚴威儀。因此,拜佛要將歡喜心、清淨心、慈悲心拜出來,才能與佛共存。

在《趙州錄》裡說:「即心就是有限量的,非心就是無限量的。」假如有人問:「如何是佛?」「無心就是。」「如何是心?」「佛在就是。」在《大乘讚》裡也講:「如果不解『即心即佛』,就如同『騎驢覓驢』。」

無業禪師問:「心、佛、眾生外,更有佛法否?」

馬祖禪師回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豈別有佛法?如手作拳,拳空 如手。」

懷璉禪師說:「古佛堂中,曾無異說;流通句內,誠有多談。」

所以,禮拜上師,就是與上師的心同在。我們繼續跟著上師修行,心和上師同在。

Views: 70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