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呂政達
迪士尼卡通《風中奇緣》改編自真人真事,描述 19 世紀前,歐洲殖民者尚未進入北美中西部荒野時,當地印地安原住民仰賴土地上的自然資源,以狩獵採集集體生活的樣貌。
那首主題曲〈風的顏色〉道盡原住民和白種人之間的矛盾。歐洲白種人自以為文明,卻侵犯原住民的土地,原住民被當作是野蠻未開化的,但歌曲唱道:「你認為可以擁有你踏上的任何一塊土地,大地是死的,你可以聲明所有權,但我知道每一塊岩石、每一棵樹和每一個生靈,都有生命、靈魂和名字。」
心道法師推動靈性生態,推崇原住民的生態智慧,也就是歌裡的那句歌詞,認識原住民怎樣對待大地:「你可以學到從來不知道的事。」人類的生命是短暫的,對於大地沒有所有權,不能視大地的資源是掠奪品,心道法師說,我們都是過客。
直到今天,全球原住民族在他們的土地上,都遭遇相似的處境。
近年國際社會逐漸重視原住民的傳統生態知識,在全球生態資源遭破壞、環境持續惡化下,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不僅讓現代社會反思,也示範了人類要如何重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達到資源的永續利用。
1992 年巴西地球高峰會,提出了《地球憲章》;2008 年聯合國公布《原住民族權利宣言》,都明確指出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對於地球的永續發展有重要價值,且原住民族在其傳統領域上擁有自主自治的權利。
狩獵,在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文化中有其重要價值和行動意涵。部落的狩獵須依據傳統文化規範和禁忌,這些規制透露出原住民族與自然共生、永續利用的智慧。
例如布農族禁止在春季獵捕雌鹿,以免誤殺懷孕或撫育幼獸的母鹿;而瀕危保育類黑熊也是布農族的朋友,不可獵捕。
擅長以陷阱獵捕的排灣族獵人,上山狩獵是為了照顧部落族人,在喜慶喪事等祭儀中分享獵物;共享是排灣族狩獵文化最重要的價值,部落也重拾「報戰功」傳統,藉此復振狩獵文化與精神,也能更有效掌握山林裡的生態資源。
「感謝祖靈,獵人此去狩獵順利,帶回豐盛的獵物,山林中的動物往後也能源源不絕……」排灣族的靈媒在祈福儀式中,與祖靈、自然對話,表達對動物的感謝。
來源:第337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