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海妙法師 願力和度眾

撰文.游玫琦

位於吉隆坡車站西北14公里處,有個繁華的街區Damansara Perdana,在將近20年前,有個居士因為要超度亡父,到臺灣去參加靈鷲山舉辦的水陸法會,他也是第一個去參加水陸法會的馬來西亞人。

以此機緣他認識了心道法師,當下感到師父就像父親一般的親切,很歡喜,皈依了師父,且在了解師父的弘法願力之後十分感佩,對師父許諾說他要在吉隆坡成立一個靈鷲山的共修處。2005年,靈鷲山吉隆坡
共修處成立了,就在那個熱鬧的街區一棟樓房中的一樓。

這位居士當時是馬來西亞企業老闆,經過多年的刻苦努力,事業到了豐收期,但健康狀況卻走下坡,師父勸他要修行,而他自己也很喜歡學佛,他常羨慕與好奇法師們為何看起來過得很安然自在。一次禪修中,他腦海中浮現三個字:「我是誰?」他的人生角色有女兒、姑姑、夥伴、主管等等,但哪個才是他自己?他開始很在意自己未來的走向,是繼續當個企業人,還是要走向修行的道路。

吉隆坡的佛堂共修處成立後,師父也曾過來為佛像開光與為大眾開示。一開始,居士號召了20 幾個親朋好友來一起禮佛、念經,他們也說每周都會過來共修。但逐漸的,來的人從兩位數變成個位數,再從5、6 個變成2、3 個,最終只剩下居士一個人。他在回憶中說起,當時他還用經商的習慣思維,認為這樣的「業績」實在很差。那晚,他獨自待在佛堂裡,心中感到十分挫敗,不曉得那些人為什麼都不來了,明明
說好要共修的。

他獨自跪在佛堂一尊千手觀音像前,觀音三分眼朝下,而他跪著時眼朝上,正好「看見」觀音菩薩的眼,那一剎時,他感覺如同觸電般,所有悲愁與委屈都浮上來,化為淚水,他趴在跪拜墊上,哭出聲來。沒多久,突然他聽到一個聲音說:「那你就去出家。」一聽之後,他嚇壞了,立刻起身,還連忙關燈、關窗,最後關門走人。

回到家後,他還驚魂未平,對自己說:「沒,沒,我沒要出家,我還是很喜歡這個花花世界。」之後,他就約了朋友去逛街,花了一大筆錢採買諸多名牌商品,逐一攤擺在自己床上,勸誘自己說:看看這些,這都是你喜歡的東西。

但這魅惑力似乎還不足,沒帶來多大的心動,於是他又立即打電話給汽車經銷商,換了一部更大的新車,
開心是開心了,但不到兩周,這樣的開心也消失了。

物慾的滿足總是短暫,他也徬徨過。沒多久,有師姐打電話來邀他參加靈鷲山朝聖團,他很積極好躍的參加,且持續參加多次,朝聖團比起以往他參加的豪華旅行團條件上簡陋許多,但他在行程中以及與眾善知識相處卻感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2007 年,他39 歲,經過了一整年的勤做功課,還有與企業夥伴與家人的頻繁溝通,不再有人反對他出家。但這段過程其實是挺痛苦的,因為要與以前的情誼切割,談話也不比以前可以暢所欲言,朋友們或隱或顯的都流露出一種他即將遠離他們的不捨之情;而對於他關係親密的母親,更是只能用「辭親割愛」來形容。

剃度前,他曾去關房找師父,那時師父正好要外出,僅跟他說了一句話就走了,師父說:「以前你是當將軍,以後你要學會當小兵。」由於出家在即,他十分歡喜,整天開心,師父說的話他也沒特別放在心上,只是連說喔喔、好好。出家後,他的法名是海妙法師。

就這樣,開始了一連串的適應,離開生長的地方,從國外來到臺灣的靈鷲山,從個人的自我空間變成要融入整個僧團,飲食也要適應,四季氣候與山上環境也要適應。海妙法師感到自己的生命有著全新的轉換,整個人快樂得難以言喻。

從將軍到小兵

出家前夕,在一次雨天中,他在一處台階上滑倒,當下後臀碰撞在地且滾下台階,後來檢查出他的尾椎裂了,當時雖然劇痛,卻沒怎麼在意。出家後幾天,他被安排去大寮洗碗,當時還沒有信眾自己的碗筷自己洗的規範,海妙法師每天都在忙同一件事,就是洗碗,連同鍋子與盤子等各種食器,洗碗台上始終堆積如山,他一直洗,也開始心生煩惱:我出家是來學佛的,怎麼只是一直在洗碗,而且我的尾椎好痛啊!他洗
到不敢往清洗台後面看,因為無論再怎麼刷洗,那座小山一般待洗淨的各種碗盤與鍋子始終都在那,而且進入冬天時,十根手指都洗到變腫、變僵了。

海妙法師開始回想起師父跟他說的那句話:「以前你是當將軍,現在你要學會當小兵。」在回憶這段過往時,海妙法師幽默笑說,以前他是老闆,下達指令通常是一呼百應,而現在,是別人一呼他就要去應。出家前,他甚至還不曉得戒臘在僧團裡的意義。他一再反覆思及師父給他的那句話,事實上正是他修行的下手處。

之後,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既然要當小兵,要不就跟自己繼續煎熬下去;要不就當個快樂的小兵。

累積經驗後,他發現洗碗盤的眉角,掌握了一些訣竅,可以洗得又乾淨又快速,而最重要的是,心情不一樣了。他領悟到:「只要心調整好了,事情就可以變得美好。」法師說,這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確實是這樣。

2009 年,海妙法師正式被派回馬來西亞擔任執事法師。在前一年,也就是2008 年,緬甸發生那吉斯大風災,造成緬甸境內非常重大的傷亡,海妙法師被派回馬來西亞去勸募救災善款,也順便去省親。這趟回去是他出家後第一次以出家相現身在其家人與朋友面前。他問師父:「您放心讓我一個人回去,而且還要去見我母親?」

師父回答他:「你比較成熟了。」就這樣,他完成了勸募與省親,之後也水到渠成的回去馬來西亞擔任執事。

從面積有限的大樓一樓開始,海妙法師笑稱自己開始在馬來西亞當一隻「墾荒牛」。對於一個新出家不久的法師,要去擔任弘法度眾的工作,海妙法師說那是一件很挑戰與重新學習的歷程,因為「眾生」就是包含形形色色的人,各有不同習氣,而當時法師連自己對法的理解都還不是很融會貫通,有人生的閱歷並不代表就有弘法的能力,所以只能一邊做一邊學。每次法師告残要回馬來西亞時,師父都會單獨對法師開示,教他要怎麼做,要他要有正確的觀念,觀念對了,一切人事才能做得好。

經營佛堂的初期,由於人力、物力都有限,主要都由吉隆坡的信眾與志工共同護持,協助分擔會務與推展各項弘法活動。

之後,由於參與人數漸多,會所不敷使用,便由原本的一層樓擴大為整棟的三層樓。海妙法師在建立團隊、面對信眾時有他的原則,首先,就是要給予佛法上的教育,否則只是一味要求信眾奉獻與勞動,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疏離;第二,就是以身作則,因為受到師父的教導,身為法師,他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周圍的人產生影響,在經營團隊、凝聚默契時,更要求自己凡事要與眾人一起親力親為,這樣才能讓他的幹部與志工們信服;第三,要以靈鷲山的看家法門――禪修來帶領群眾,學習禪修讓我們時時得以調心,否則大眾會用煩惱來共事,而不是以法來消融煩惱,這樣一個團隊將難建立起來。

當他有一次回山,師父很柔和的問他:「累不累?」他立刻回答說:「不累。」師父笑而未語。當然,也有遇到很受挫折的時候,有一次即將回馬國時,他忍不住問師父:「有些人真的很剛強、很難溝通,都不知道要怎麼相處下去。」師父說:「你要學釋迦牟尼佛,你看釋迦佛的心永遠的是敞開的,你不曉得人什麼時候會變,變了之後他就會回來,你不能放棄任何一個人。」海妙法師聽進了這句話,並且深深牢記,以此來面對所有的緣、所有的人。

病的是誰

2014 年,海妙法師的人生中出現了一個很重大的事件;他被醫生診斷出罹患重症。在師父與常住的協助下,很快的,他就得到了手術切除的治療。切除後留下一個9 吋長的大傷口。

有一天,法師在病房內被攙扶去如廁,他坐在裡面,開始淚流滿面,但那並不是難過,而是因為感恩。「我很感恩,今天切除的不是我的雙腿或雙手,如果是這樣,我就連簡單的如廁都沒辦法了。」海妙法師回憶說。

由於不想讓人當作病患來照顧,術後7 日,法師就決定回山,師父為了讓他能不受打擾的療養,就安排他去住雲來集。那時三餐都有人送飯菜給他,但他認為這樣對養傷不一定有幫助,於是自己請求要從雲來集走到齋堂隨大眾進餐,他說,一如常人的作息才能鼓舞他自己「我很快就會好起來。」每次,從雲來集經過天眼門,再往下走到大寮,他就覺得這段路好遠呀!但也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他清楚看到自己的心,看到當下是煩躁、哀怨,還是什麼都沒有,或者是以「小病當休養」的角度來看待。

而再繼續看心看下去,法師就覺得「欸,這個身體好像只是借來的,如果很在乎它的話,它就這裡痛、那裡痛,而如果不是那麼在意,它只是一個借用的東西,慢慢的,它也會好起來,如果好不了,那就報廢罷了。」法師也自承,重病手術當然是他人生當中的一件大事,但他也很慶幸,這個病讓他更看清楚,尤其是手術之後,他看到這個身體真的不是自己的。

法師在山上靜養3 個月後,就回馬來西亞繼續執事的工作。再次回到佛堂,他面對的人事愈來愈多,時間也更為支離破碎,時常要在不同人事當中即刻切換、妥善處理,這對明覺自我心性時刻都是挑戰。他也想過是否可以以病為由,申請在山上工作,但他發現自己完全不想這樣,重病過後,他更了解「無常」,不是觀念中的無常,而是時刻會突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生命就是一口氣,隨時一口氣上不來,那時,想要做什麼再也沒機會,所以他發了更大的願,要在能做的時候去做更多的奉獻與服務。

2015 年,馬來西亞拿督葉錦山捐獻了檳城郊區環境清幽的Tanjung Bungah 的一個處所,成立了一個禪修中心,作為靈鷲山在檳城的弘法據點。海妙法師除了擔任吉隆坡道場執事,也身兼檳城禪修中心與總本山「流通服務處」的執事。

秉承心道師父所倡導「從禪修出發,以華嚴為藍圖,以地球平安為職志」,推動「慈悲與禪」的核心理念,海妙法師在馬來西亞深耕10 多年,在護法信眾與志工的支持下,陸續開展以下弘法項目:

四期教育課程:佛法教育與修行、度眾是環環相扣的,有教育才有牢固的根基。吉隆坡佛堂與檳城禪修中心也都加入靈鷲山四期教育線上課程的行列,鼓勵信眾線上聽課與線下交流討論。

舉行法會:包括千人觀音薈供消災祈福大法會、水懺法會與常態性的經典共修等。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千人觀音薈供消災祈福大法會,此觀音薈供由心道法師主法,吸引當地許多民眾前來參加。自2012 年至2020 年已舉行八屆,目的在於讓一般大眾有接觸學佛的橋樑,於拜佛、念誦經文與遵循儀軌時薰受佛法,利己利他,共同學習與效法觀音遍佈一切的慈悲心。

兒童學佛營:招收8 - 12 歲的小學生,以佛法禮儀、道德倫理及抄經為起點,讓他們從小耳濡目染佛法要義,埋下一個學佛、成就菩薩道的種籽。每當兒童營進行時,都能看到一群小朋友認真、安靜的伏案抄寫《心經》,令家長們都覺得意外與感動,活動後反應熱烈,每年報名人數也持續增加。

禪修教學:在吉隆玻及檳城禪修中心有禪修課程供一般大眾報名參加,課程由法師教授「平安禪」寂靜修的禪修入門、禪一、禪三及企業禪等,除了對一般大眾,也有一所佛教中學邀請海妙法師去幫學生與教師授課。禪修課的目的是期許人們藉著心靈沉靜,學習身心放鬆,透過專注觀照的止觀,息滅妄念執著,覺知心性而明瞭心才是一切的本源。

千人禪修音樂會:自2016 年開始每年在檳城戶外公園舉行「心和平 世界就和平千人禪暨音樂會」,開放大眾參與,從溫馨的音樂讓大家放鬆釋放壓力,在寧靜和諧的氛圍中慢慢漸次引導大眾學習平安禪,並凝聚現場千人正向的力量一起燃燈祝禱世界和平。由於活動得到當地民眾及機關單位的肯定和接受,參加人數每年倍增,由剛開始的1,200 增至疫情前的3,200 人。

朝山活動:在檳城每月常態舉行朝山,過程中以虔誠的心持念觀音聖號,9 步一拜、叩首,以懺悔之心清淨罪障,體會心靈被洗滌的輕鬆之感,期許大眾能持續發心精進,福慧圓滿,早證菩提。

培育佛教人才:2009 年成立「馬來西亞青年團與志工團」,目的是培養青年人有積極、正面、樂觀、愛心、願力並願意奉獻和服務大眾的優良品格,從佛法的薰陶中啟發出自利利他的熱情,俱備正知正見的觀念承擔佛學會的活動任務,秉持心道師父的法教「生命服務生命、生命奉獻生命」落實佛法生活化,成為有願力的佛弟子,讓我們生活的世界更美好。

另外,由於疫情,全球弟子都無法回到靈鷲山參加水陸空大法會,而為了讓馬來西亞的信眾,可以跟著總本山的線上法會如期精進參與,2022 年,海妙法師在當地靈鷲山的護法幹部志工全力支持與協助下,在吉隆坡舉行了一次外辦的「水陸法會轉播實體大共修」,經過長達兩個月的籌備,在上百名志工馬不停蹄的努力下,使得這場殊勝的海外水陸法會大共修得以順利圓滿,造福無數馬來西亞眾生,冥陽兩利。

多年擔任道場執事,海妙法師說,最重要的是要有願力,是願力讓他多年來可以繼續走下去。什麼願力呢?就是要讓眾生離苦得樂。在馬來西亞面對許多信眾,海妙法師看到他們的成長,也看到他們的各種苦;多種生理病痛、精神煎熬,還有信眾的逝去,有種種死因。

經常所見就是「老苦」、「病苦」與「死苦」,這些都讓法師更明白世間之苦,以及生出更大的出離心,同時,也更堅定他弘法度眾的使命與願力。

他說,辦各種活動只是弘法的過程,目的都是要弘法利生。他也期勉自己精進修行,才能救拔眾生的苦。

師父教導我們,面對無常無所不在,我們要時時如履薄冰,要精進修行,才不會往下沉淪。

有一年,海妙法師回山後,師父看到他,仍舊很柔和的問他:「會累嗎?」這次他回答:「會,身體會累,但心不累。」師父微笑說:「這樣就對了。」

海妙法師說,自己以前真的是太ㄍㄧㄥ了,明明就累還說不累,人都是肉身之軀,每天行程那麼緊怎麼可能不累,但我們如果有禪修的功夫,就能將身心調和柔軟,消融煩惱,看到自己真正的本心在哪裡。他說我們最該感恩師父,感恩有師父這樣的好老師,還能親自帶我們習禪,而不是只聽錄音或看影片,是師父看照我們,隨時給予應機之教。

他也很感恩常住每一年都舉行「春安居」的禪修閉關,對於駐外法師而言,那是相當珍貴的機會,能回到心靈的家,能再次給自己充飽滿滿的能量。

他也時時憶念師父所說:「禪修是增進了解佛法的一把鑰匙」、「心和平世界就和平」,他十分期許有更多人加入禪修的行列,讓我們的生存世界能減少衝突,讓這個世界能愈來愈健康祥和。

靈鷲山在馬來西亞現有的信眾仍持續增加。

馬來西亞佛學會現正進行籌備建設靈鷲山馬來西亞總部,此外,檳城禪修中心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期擴大工程,以提供具有多功能的使用空間,可以接引更多的人來學習佛法及禪修。師父開示說:「我們要切記發菩提心為根本,不忘失自己的願力,度眾生、願成佛。」

來源:第331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33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