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顏靜
路過台北市金山南路巷內,讚嘆安靜且存在完好的日式宿舍,台灣原生樹種的綠蔭下,這座由台灣油杉發展協會爭取、保持的水公園,也為市民示範人與環境,如何雨水維持著和諧的關係。
協會在臉書說,天空伯所給予的恩典,藉由設計為主體,打造收集雨水的親水環境。
公園
以臺灣原生植物作為自然環境藍圖,與居民融為一體,扮演著綠美化環境推向優質生活之推手。
雨水公園
由來:
水公園的基地,原是法務部的宿舍,因長期無人居住,建物坍塌成廢墟,「臺灣油杉社區發展協會」經由多方協助,先將該區闢為一塊種植原生植物的小綠地,但幾年後,小樹成長一片蓊鬱的小森林,居民不易親近,且易藏汙納垢,於民國103年委由台大水工所及景觀系設計規劃,為一低衝擊開發的雨水貯存示範教育公園。
功能:
- 水公園裡栽植多樣台灣原生植物,為都市中難得的生態觀察區。
- 雨水貯留工程之施作,具有滯洪、保水及雨水再利用的功能。
- 推廣友善自然及地球永續發展的概念,深具教育意義!
臺北盆地的表土多數已被水泥覆蓋,導致極端氣侯帶來的瞬間豪雨,排泄不及,易造成淹水之患。水公園的施工方式,具有收集及儲存雨水的功能,深具教育意易義。開放親民為設計概念的園區動線,提供居民漫步悠閒的空間,居民除了可在園內,欣賞臺灣原生植物的過程中達到吸收芬多精之功效。分佈於園區周圍LID(註)設施(A.水撲滿基地 B.透水磚基地 C.雨水花園基地),更提供了居民吸收新知的場所。
註: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簡稱 LID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