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陳碧芬和吳惠慧 靈鷲山林結緣

撰文.林人芳

「靈鷲山就是一部很豐富的大自然天書」!來自荒野保護協會的陳碧芬及吳惠慧吳惠慧兩位志工師姐,近年來為了製作靈鷲山生態導覽一書,不停的往返於靈鷲山與台北之間。只是為了完成此書,她們不但被山上的師兄誤認為是偷採山上花草的「小偷」,還曾因為發現新奇時,聲音太大被警告要安靜一點,讓他們對自然生態十分完整的靈鷲山又愛又怕。

說到為靈鷲山進行生態導覽一事,碧芬師姐說,這段結緣真的很奇妙,其實剛開始時,靈鷲山是希望找碧芬和惠慧師姐寫一本「靈鷲山生態導覽」的書,希望將山上的自然生態,透過書本有系統的與信眾一同分享,但後來卻改為音導重新錄製,雖然如此,但看過靈鷲山生態的她們,仍對靈鷲山生態十分鐘愛。

碧芬師姐笑著說,與靈鷲山結緣就是有那麼多的「剛好」,她回憶3年前自己「剛好」去參加靈鷲山的水陸法會,而「剛好」有人向法師推薦碧芬師姐代筆,廣純法師也「剛好」來問她能不能幫忙寫一本「靈鷲山生態導覽」的書;有趣的是,愛拍照的妙莊法師也「剛好」給她看山上的生態環境相片,讓她驚奇靈鷲山的好生態,這麼多的「剛好」機緣,讓這兩位師姐同意為靈鷲山寫書。

碧芬師姐當時認為,靈鷲山如果有這麼好的生態,她們應該可以好好記錄,把山上的好生態介紹、分享給大家,讓大家重視並保護這個生態環境,「我希望自己在大自然感受的美好,能夠分享給大家,讓大家認識大自然後,對其產生愛慕之心、保護之心,才會不忍傷害大自然」。

為了讓靈鷲山生態導覽能如期完成,碧芬師姐訂定書寫的時程表,希望在一年內,交出文稿及圖像,因為植物的拍攝觀察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了解它們四季的變化,而如此的工作態度,打動了法師們對她們的維護之心,除了在寒冬擔心兩人會受風寒,還為她們準備熱薑湯,暖心之舉讓長期在野外求生的她們大受感動,「我們何曾受過如此的待遇」。

碧芬及惠慧師姐是三年前的國慶日正式上山植調,她們選擇從羅漢步道著手,包括從天眼門到大金塔這整條完整的步道,會有什麼樣的物種等,都鉅細靡遺的記錄下來,只是在她們觀察植物生態時,因為不時的來回走動及定點觀察,還被師兄誤以為是「小偷」,並告誡她們「偷摘植物會被當竊盜罪喔」,讓她們笑到不行;還有一次因為太興奮,聲音太大被警告,「法師在閉關,要安靜一點」,讓這兩個靈鷲山的異類頻頻道歉並自我節制。

不過也因為靈鷲山生態被維護得很好,而且還有食物鏈的頂層,才讓這個完整生態得以保存。碧芬師姐說,我們親眼看到「長腳蜂」在羅漢步道上築巢,看到長腳蜂去抓蟲子,做成肉丸餵牠們的小孩;另外還看到鳳蝶在產卵;惠慧師姐還與一對山羌四目相望,此外還看到老鷹族群在附近飛,還有大冠鷲、藍鵲在此棲息,「你看過藍鵲在步道上曬翅膀嗎?靈鷲山的藍鵲就有這樣的畫面。」

碧芬師姐說,羅漢步道可說是靈鷲山無生道場的核心區域,主要建築幾乎全在此區,包括祖師殿、開山聖殿、華藏海等,都在此步道上。她們從上山第一天起,就來來回回的在這步道走上數十次,步道上的花草與建物相互交融,彷彿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並且未曾遭到人為的破壞,讓不是修佛求道的兩人,也十分感佩心道法師對大自然尊重之心。

碧芬師姐指出,有一次她在靈鷲山聞喜堂吃飯時,妙莊法師告訴她,山上的山豬都到聞喜堂附近來了,讓她十分驚奇,因為台灣要看動物都是「撞見」,而不是「尋覓」,因為動物會有危機感,但這邊的人卻讓豬沒有危機感,而且這裡的生態也一定很豐富,才能讓動物願意出來走動;如果還有食物鏈頂端的老鷹、大冠鷲,就表示這裡的生態絕對是完整,後來她們發現這裡的生態真的很完整。

「當年心道法師在開山之時,一定是基於對大自然的尊重,保留下整個的森林景觀,林內步道並非全然供人行走,也給原本生於斯、長於斯的樹木,留下了成長空間,具體呈現了心道法師「眾生平等、無分別心」的一貫理念。」碧芬師姐如此說。

惠慧師姐也說,我們發現靈鷲山的森林,大部分都是成熟穩定的森林體系,它們至少要70到80年才能形成,但靈鷲山成立才30多年,表示這片森林是在靈鷲山開山之前就存在了,而靈鷲山開山之時,並沒有破壞這片森林,他們只取他們要用的部分,其他的都保存其原貎。

她舉例,從客堂到金圓滿佛的樓梯中間有幾顆樹,在興建樓梯時他們並沒有砍掉,而是繼續讓它留在那裡,只把樓梯中間挖個洞,讓樹留在原地,「靈鷲山的路不是只有人能走,也留給樹用」,從這一點就可看出,心道法師自始至終都在實踐他愛地球的理念,而沒有把山整個鏟平,這是讓我們很感佩之處。

「其實靈鷲山的生態基本上是豐富、完整的,只要靜下心來,四季都可以觀察到不同物種」碧芬師姐忍不住地稱讚。她指出,靈鷲山一共有四條步道,包括「羅漢步道」、「四大名山步道」、「多羅觀音步道」、「森林大禪堂步道」,這四條步道各有其不同的特質, 她們每個月都會固定上山一次,然後一年四季全都走過一次,看到什麼就記錄下什麼,每次都住在山上一晚,這樣才能夜觀生態,並進行晨調。

目前四條步道導覽的音檔文字部分已全部完成,但僅羅漢步道完成錄製,碧芬師姐說,「羅漢步道」因為是主要步道區,法師當時的想法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找一種植物來介紹,因此找了四種代表植物,春天介紹「蛇根草」,夏天介紹台灣特有物種的「森氏紅淡比」,秋天介紹「山菊」,冬天則介紹會落葉的「朴樹」,這是羅漢步道上最具代表的四種四季植物。

另外一條「多羅觀音步道」就比較人工化一點,碧芬師姐表示,我們導覽的重點放在介紹華八仙與狹瓣八仙,其他還有很多的植物,例如細葉饅頭果,雖然叫饅頭果,但卻長得像南瓜,讓碧芬師姐笑稱,「人家的南瓜長在地上,但靈鷲山的南瓜卻是長在樹上」;此外也將「人面蜘蛛」列入介紹重點,教導大家如何觸摸蛛網的直向經線,以免破壞人面蜘蛛的網,「就是要這樣分享,才知道有那麼多豐富的東西可以看」。

至於「四大名山步道」,碧芬師姐認為,讓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很多蕨類,因此只能以演化的角度來介紹此處。她解釋,早在四億多年前的森林就是蕨類的天下,它們比二億多年前的恐龍還早出現在森林中,而如扇葉鐵線蕨、雙蓋蕨、觀音座蓮等蕨類步道中也有,因此她們想從「森林主角淪為森林配角的蕨類,是如何在數億年間演化成如今的風貎」開始介紹四大名山步道。

另外,「四大名山」也是一個成熟穩定的森林體系,包括喬木層、灌木層、地被層、攀爬類植物都有,這些完整穩定的森林生態,讓熱愛大自然的兩位師姐深深動容。只是她們初次造訪這個步道時,還因對地形不熟而走到公路上,為了趕山上吃晚飯時間,兩人還拚命往回跑,回來時已上氣不接下氣,但兩人拚命三郎的精神也同樣感動法師們的心。

不過也因為此處有蕨類物種,碧芬師姐才在此處寫下「寄生」與「著生」的差異,讓分不清兩者差異的人有所了解。她指出,她們會把植物背後的故事說給大家聽,例如看到紅葉,就告訴大家為何會有紅葉現象,春天的紅葉與秋天紅葉又有何不同,而不該生長在此處的「狹瓣八仙」為何會在靈鷲山出現?「就是要講出植物背後的故事才能感動人心」。

最後一條是「森林大禪堂步道」,這條在五觀堂旁的步道,一般是不開放的,只有靈鷲山辦禪修活動時才會帶學員去。那裡的生態也很豐富,屬於「榕楠林帶」,最常看到香楠、大葉楠、紅楠三種楠樹,以及稜果榕、水同木、菲律賓榕等榕樹。

元旦假期靈鷲山開放信眾報名參加森林禪修,會帶領信眾走四大名山步道,碧芬師姐說,當天她們就幫忙帶生態解說,其他與佛法有關的解說,則由法師負責。

因著生態導覽書而與靈鷲山結緣的碧芬與惠慧師姐,雖然導覽生態改為音導,但這兩位因工作日夜顛倒、缺席早課,被法師笑稱「是來山上補眠」的師姐,仍希望透過她們的聲音讓普羅大眾更了解,心道法師身體力行維護大自然的慈悲心。

來源:第303期《有緣人月刊》

Visits: 63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