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衝動前先寧靜吧

撰文.顏靜

衝動不是好事,但如何抑止衝動,心道法師有解方:

「 現代人因為外在環境的干擾,累積種種內心的問題,造成憂鬱症、躁鬱症,甚至自殺,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心」出了問題,內心寧靜不下來。經濟上的問題、大環境的問題,各式各樣的問題造成我們身心的不安定,常常讓我們在生活中覺得很煩,今天我教給大家一分鐘寧靜下來的方法:「深呼吸,合掌,放鬆,寧靜下來,讓我們的心回到原點。」很快的我們就能把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回到禪修的寧靜當中。大家可以試著做做看,看是不是能夠把心寧靜下來。

除了一分鐘禪的口訣,我們還有一個工具──寧靜手環。手環有紅白兩面,我們戴上這個寧靜手環之後,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就翻成紅色,心情好的時候,就翻成白色。手環是白色的時候,表示我們情緒各方面都很穩定,可以幫助別人,也可以關心別人;手環是紅色的時候,表示我們需要別人來幫助,需要別人來關心。

例如在家庭裡面,親子關係不好,沒有辦法溝通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手環的紅白兩面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做一個暗示。親子之間可以用,夫妻之間也是一樣,我們有的時候不想講出當下的心情,或者是不敢講,我們就可以把寧靜手環翻成紅色,也許我們的先生就知道我們的心情很不好,心情好的時候就翻回白色。這種動作就是一個暗示,從暗示裡面我們可以避免很多的衝突與煩惱。

我們用寧靜手環就是為了讓家庭和諧,跟孩子和諧,跟父母和諧,跟朋友、同事都和諧,我們的心因為得到體諒,得到瞭解,所以我們就能避免衝動、減少衝突。一個暗示、一個寧靜,它就轉換了我們彼此之間的衝突,我們用這個方法讓心和平,讓我們生活互動的時候都能夠和諧。除了自己會做一分禪,還可以把寧靜推展到別人,去銜接我們跟其他人的關係,使用寧靜手環成為彼此的守護者與支持者。

案例:爸爸帶兒子去遊樂園,當做兒子段考考九十分的禮物。兒子吵著要坐雲霄飛車,爸爸說什麼也不想,直說他的「冒險配額」在三十歲前就已用完。媽媽則鼓勵兒子,要爸爸坐雲霄飛車,下次得考一百分才夠。

看著兒子在雲霄飛車上放開手,歇斯底里又吼又叫,已足夠讓爸媽感到眩暈,難道青少年就喜歡高度刺激,腦部對危險反應遲鈍,表現躁進、衝動,無法抵抗誘惑嗎?

青少年為什麼都衝動?發展心理學家指著父母的鼻子說:「別忘記你也是這樣過來的。」不過,我們還可從進化的觀點尋求答案。如果青少年躁動、惱人的特質本身會造成生存危機,(譬如,青少年死亡原因第一名總是開快車出車禍。)為什麼沒有給物競天擇的機制給淘汰掉,為什麼在人的發展過程中,安排了這段鬥魚年華?

從前的教育學者主張,把青少年教養成「小大人」(young adult)是最好的方式,現在卻發現,人的腦要比我們所知的,花費更多時間才能發育成熟。有百分之九十的腦在六歲時已固定下來,但另外關於更精細的情緒連結整合和理性判斷決策這部分,卻在青少年時期重新「鑄模」。1990年代,美國國家衛生機構研究了一百名青少年的腦部發育,發現從十二歲到二十五歲間,腦部會進行大規模的重組。青少年的腦裡,管控表現、錯誤、計畫和持續專注的那部分,還沒有全部長好。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精神分析教授Beatriz Luna找來兒童、十多歲青少年和二十多歲的青年三組人,要他們看一個類似電玩的螢幕,但指令是「紅光出現時不要看」,結果青少年這一組最難做到,因為看紅光本身就是個「冒險誘惑」,青少年較難抗拒。另有個研究提到,喜歡刺激和冒險,在十五歲左右達到高峰,然後逐漸下滑。

但是,如果爸媽不在旁阻止、導引,任憑青少年從事高風險刺激的活動,(包括碰毒品,也是很刺激的。)只說因為他們腦部未發育好,這是適當的教養政策嗎?其實,態度溫和但原則堅定,與青少年孩子保持情感維繫,但允許他們有獨立發展空間,是有效的教養。有位教育學者說過:「傳給青少年的知識,來自父母學習認識世界運作時,自己曾有過的掙扎,那就會是終生受用,最好的知識。」

父母可以把衝動的青少年都當作問題,以為阻止衝動就是為他們好,但彼此關係可能就此打死結。如果當作是青少年腦部適應世界的過程,或許更可解開父母們心中的大疑問。

Visits: 33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