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紫式部
2025年7月底的龍樹讀書會,由現居美國的第二屆校友伍業剛,於週六晚間線上導讀。此次的導讀主題為〈將所有種子轉換為福德智慧,由此成佛〉小伍導讀了兩則佛法故事。與會者的生活分享,呼應心道師父所開示的內容。整場讀書會,作為龍樹校友們、靈鷲山學員實踐佛法的菩提場。
自2023年,龍樹生命和平大學習第六屆學員,發起課外凝聚的讀書會,導讀心道法師的禪法開示集《養禪三味》,並邀請法師為大眾開示,在2025年即將迎來導讀的尾聲。7月份導讀者是第二屆的畢業校友伍業剛,疫情期間,小伍也持續與靈鷲山紐約道場連結,每天線上帶領紐約的師兄姐們禪修,深受紐約道場法師的器重。當聽見法師和同學在招募導讀者時,小伍自願導讀,雖然身在美國有時差,仍上線和學員相聚。從視訊畫面中,看見紐約的陽光映在臉上,他邊自信地分享。
此次導讀強調的「轉換記憶體種子為良性的生命循環」、「發起成佛的願心」。因為小伍平時有每日禪修的習慣,所以在導讀時能感受到,在理解師父的開示,或將佛法與故事融合時,都能有深刻的見解。除此之外,若不是平時就在做自利而利他的行動,小伍也沒辦法將師父的法融會貫通,可見導讀者日進有功。
「每個人一生所做所為,無非就是在累積記憶」
在這次讀書會,小伍引述了一段故事,是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在旅途中產生種種因緣,接連失去丈夫、兩位孩子和家園,最後明白為前世口業所引起,揭示因果不虛的道理。
連結於師父書中的開示說道:「我們要開始學習管理現在的生命以及未來的生命。前世造的因,結成現在的果;現在造的因,結成未來的果,因此,我們要把現在的因轉變成善的、好的,要把自身生命的善緣之路鋪好,遠離是非以及惡業染障。」
小伍補充說:「佛教說我們的生命、命運,發生了各種經歷、遭遇,並不是說像有一個外在的全能的造物者來給我們獎勵、給我們懲罰⋯有一個偈子是:『即使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際會時,自作還自受。』」
「也不是說隨波逐流、躺平就好,也不是說宿命論。實際上是,哪怕造了惡業,也有懺悔的方法來對治,通過積極的做善事,防護、改變一些自己的壞習慣,積極創造好的生命。」
「所以說其實我們自己所謂的習慣,甚至個性,實際上都不是一個真實不變的東西,它是一個串習而已,它是過去生所串習的習慣而已,它是可以被改變的。不能被改變的話,也就沒有學佛的意義了」小伍說。
不管是導讀者抑或故事,所展現的,都離不開師父所開示的「正念正見」、「相信因果」。
師父說:「創造良性的生命循環及健康的生命記憶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善的緣起。善的緣起,就是以正知見面對每一個以及與他者接觸的緣,如果沒有正知見,生命就會管理不善,未來的生命形態就無法掌握了。」
「菩提心一發,就可以由此緣起成佛」
師父在書中開示:「學佛的人必須生生世世經營好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只在某一生經營。我們不僅在今生做好事,來生還要做,生生世世都要做,這就是發菩提心。菩提心一發,就可以緣起成佛。所謂緣起成佛,就是發起自利利他的成佛願心,能夠如此,未來一定會成佛。」
有學員分享:「要行善有很多的方式,有種是直接的方式,還有一種是練習自己的發心。例如我固定隔幾個月就會到醫院去抽血,抽血的那一剎那,那個針要扎到自己手上的時候,是很恐懼的、會痛的,那時候我的念頭就是:『我願意承擔外面所有的人等一下來扎針的痛』,其實這個就是在長養悲心。所以菩提心就是在長養我們的悲心,有了這樣的悲心之後,才會願意去做『自利利他』的事情。」
導讀者小伍則回應:「這是很好的善行,可是更重要的是他的發心,這發心不是為了說我佈施是為了將來得到好的果報,當然這是一定會有的,但是這是一個『自他交換』的,就是說它同時發心希望承擔眾生要抽血的痛苦。願意我受的苦,其他眾生都不要再受這個苦——這就是一個菩薩的發心。」
師父在書中的開示說:「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發起自利利他的心。自利就是將自己的人格品行修養好,利他則是讓別人如同我們一般離苦得樂,轉惡為善,使他人能夠不創造惡因,不得惡果。」
「未來的生命都靠記憶體來串連」
寶祥法師於讀書會最後開示道:
「師父說學佛的人必需生生世世經營好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只在某一生努力經營。」
「緣起成佛的緣起,就是一個點而已,然後成佛,就是從那個點開始,是沒有中斷的,然後成為線、成為面,它整個擴大的時候,整個影響的是周遭。」
「記憶體是生命的條件,我們是在生命裡儲存好好壞壞的種子。種子在哪裡發芽呢?種子在眾生,以及我們的念想裡發芽。」
「如果是善的種子,我們要給他養分發芽,我們禪修、聽法一字一句都是養分。而當境界現起時,透過禪修是最快速扭轉慣性的方法,回到正法的慣性。」
透過龍樹讀書會,連結師父開示、豐富故事和讀者經驗。對導讀者來說,更是承接法教的一種方式,得先於平時用功修行。看似輕巧所說的,都是菩提心的種子。在不斷的讀書會間又播種,在生生世世的因緣成熟時就會發芽。
Views: 54